标签:
早期教育早教革命冯氏早教冯德全0岁方案 |
记者:冯教授,这么说来,是不是孩子认字和像认东西一样容易呢?
冯:是的,我正要讲这个问题。人们之所以认为孩子认物很容易,是因为他们睁开眼睛就能时时刻刻看到无穷的物,人们从来没有封锁孩子认物的视线,所以孩子就耳濡目染地认识了万事万物。其实,只要生活中处处有字,处处有人读字,那么孩子对字也一样能耳濡目染。前面的例子说明在婴儿的眼里还不知道哪是物哪是字,多接触就可获得深刻的印象。你给婴儿看一张邮票,你说是“邮”字,他就当字认;你说这是邮票,他就当邮票认。当然,他此时根本不知道“邮”字和邮票的区别,等长到两、三岁时如果生活中有寄信贴邮票之类的事让孩子接触,他就自然会领悟邮票和“邮”字了。
再如桂林有个函授学员,教8个月的女儿认远处高高的山,教了几次,孩子一听到“山”,就望远处高山。妈妈想:山是什么,孩子并不知道,只远远地看见一个形象,那为什么“山”字的形象就不能认呢?于是在墙上贴了一个很大的“山”字,同样指给孩子看和听。又过了几天,只要问孩子:“倩倩,山在哪里?”她既看门外远处的山,又看墙上的“山”字。宝宝都认识了,但她根本不懂,哪是真山,哪是假山,哪是实物山,哪是文字山。只要长大以后再去山上玩玩,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也就能情境领悟了。所以,孩子只要能认物,肯定能认字,只不过是积累印象而已。3岁的孩子认物万计,怎会独怕汉字两千?
记者:冯教授,您讲的视觉语言理论,真令人大开眼界,孩子从小极大地丰富了生活感受又掌握了两种语言工具进行学习和思考,那我们民族真不知道能培养出多少出类拔萃的人才来……
冯:是的,人的语言(包括视觉语言)是人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但我们必须同时认识到,人的基本素质光有健康的身体、发达的语言、高超的智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另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优良的性格。现在我要介绍“零岁方案”的第七大理论——把优良性格品质的培养放在首位。
我先讲一个著名的调研项目:上个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想了解人从小智力出众,长大了是否都能成才。于是他率领一班助手在25万个小学生中挑选了智力最高的孩子1528人,都是百里挑一的聪明娃娃,个个进行了全面测定,建立档案,跟踪观察,看看他们长大了结局怎样。50年以后,再去调查这些孩子,结果有的是企业家;有的是学者工程师;有的当了国会议员。但小时候同样聪明的孩子长大了有的却一事无成,有的穷困潦倒;有的犯罪;有的成为流浪汉。为什么这些聪明的孩子有不同的结局呢?分析他们的档案材料,发现这些失败者,其问题多数是出在性格品质上。这些人养成了懒惰、骄傲、自私、孤僻、懦弱等等不良性格,极大地危害了他们作为人的正常发展。所以聪明人不一定幸福和成才,人的一生中性格品质的优劣起着关键的作用。
有人说,汉字是笔划构成的,自然难认。其实,任何物体和图形都是“笔划”构成的。例如,爷爷的脸就是由许多“笔划”组成的,脸上的皱纹比哪个汉字的笔划还要多,半岁的孩子却认得那样清楚,他喜欢自己爷爷的脸,而躲开脸上“笔划”同样多的别人的爷爷的脸。
第三,每个孩子出生后不久都会获得“听语”敏感,而“听语”是他接触最早、最多、最愉快的刺激物之一,所以孩子个个爱听大人说话。如果“视语”也能较早地让孩子接触,成人常常给孩子指字、说字,时常读书给孩子看,哪怕接触“视语”的时间只有接触“听语”时间的10%,那么孩子也能获得文字和读书的“视语”敏感。“0岁方案”培养的孩子有的三、四岁手不释卷,每个星期天都吵着要买书,他们爱书胜过爱糖果,这就是“视语”敏感的表现。
记者:冯教授,经您这么一说,确实发展视觉语言并不神秘,那么怎样教孩子识字呢?尤其对于1岁左右的“小不点”怎么教呢?
冯:教婴幼儿识字,决不能像教小学生识字那样教,而要像教婴儿说话那样教。世界上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听觉语言教学法”,您看孩子听话、说话不是在不知不觉毫无负担中学会的吗?除了聋儿、傻儿外个个孩子都听得懂最难的方言,学得准最难的语言。所以,教婴幼儿学习视觉语言就要模仿教孩子学习听觉语言的方法:
1.孩子一降生就会听到丰富多彩的听觉语言,不管是否听得懂,没有一日间断的,而且大人从不给压力和负担。视觉语言也要这样教,在孩子生活的环境里,到处贴一些他喜欢的事物的大字块,每天几次,每次每字1秒钟,不时地指指、读读、认认,不必解释。(可用我们编的一整套“0岁方案”的大、中、小识字卡片来教。)
2.听觉语言从来不是一句一句理解和巩固,不存在“一步一个脚印”的系统教学。教视觉语言也应该这样,丝毫不要求字音、字型、字义、书写等所谓“四会”同步,哪怕“一会”也可以。教听觉语言完全随生活而教,全部是情境教学,看见什么说什么,做着什么讲什么。教视觉语言也应该这样,见到什么字就说什么字;遇到什么句子就读什么句子。
3.听觉语言既然在生活中学习,视觉语言也要尽量伴随生活、参与生活。例如,一家人吃香蕉时,高高兴兴认“香蕉”二字;在动物园里看见大象就随手写出“大象”二字。这样孩子就学得有趣,效果就好。
4.只要孩子不聋,父母压根儿不担心孩子学不会听话、说话。世上没有比这更强的教育自信了,这种自信和坦然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感染。教视觉语言也要有这种自信和坦然,只管认真耕耘不问收获才对,那么识字阅读、博览群书的丰收景象自然会到来,决不能急于求成。
5.教听觉语言主要不是对着孩子教,而是家庭成员互相在说,互相在示范中“教”,不断地对话,孩子是从旁不知不觉模仿学会的。教视觉语言也需要成人经常在孩子面前快乐地做“识字”游戏,相互教和学,这种完全不强求孩子的“只管自己示范教学法”却能最大地感染和吸引孩子学习。
6.对孩子说话,教他听和说,从来不急于求成,从不指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教”的本身就有许多幸福的满足,您看父母对孩子说话多高兴啊!教孩子视觉语言也千万不要急功近利,您带孩子读广告,认商标、识路牌的字词时,也应有幸福的满足感,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好了。功利思想切不可太重,要相信孩子的识字阅读自然会水到渠成。
7.教听觉语言压根儿没有想,孩子记住一连串话的语音会有多难,而语音看不见摸不着,稍纵即逝,比记住一连串字型要难得多,但教者从来不考虑孩子难不难,受不受得了,还是坚持快乐地教,最后孩子会说话了都皆大欢喜。教视觉语言也不要考虑它有多难,只管自己去读那些字(包括墙上贴的词和句)最后一定也会使您皆大欢喜的。
8.教孩子听觉语言,家庭成员间互相说话,不仅坚持得最好,而且从来都是那样兴致勃勃,富有感染力,说呀,笑呀,交流呀,对牛弹琴也充满着爱心与激情。教视觉语言也必须要有教育者的爱心、快乐和激情作基础。
总之,教婴幼儿视觉语言需运用环境濡染法,生活参与法,快乐游戏法和趣味阅读法。这都是从人类自然的听觉语言教育法中移植过来的。至于具体方法和举例,“0岁方案”主教材中有一、两百种之多,可作参考,这里不再赘述了。
记者:冯教授,您讲的视觉语言理论,真令人大开眼界,孩子从小极大地丰富了生活感受又掌握了两种语言工具进行学习和思考,那我们民族真不知道能培养出多少出类拔萃的人才来……
冯:是的,人的语言(包括视觉语言)是人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但我们必须同时认识到,人的基本素质光有健康的身体、发达的语言、高超的智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另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优良的性格。现在我要介绍“零岁方案”的第七大理论——把优良性格品质的培养放在首位。
我先讲一个著名的调研项目:上个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想了解人从小智力出众,长大了是否都能成才。于是他率领一班助手在25万个小学生中挑选了智力最高的孩子1528人,都是百里挑一的聪明娃娃,个个进行了全面测定,建立档案,跟踪观察,看看他们长大了结局怎样。50年以后,再去调查这些孩子,结果有的是企业家;有的是学者工程师;有的当了国会议员。但小时候同样聪明的孩子长大了有的却一事无成,有的穷困潦倒;有的犯罪;有的成为流浪汉。为什么这些聪明的孩子有不同的结局呢?分析他们的档案材料,发现这些失败者,其问题多数是出在性格品质上。这些人养成了懒惰、骄傲、自私、孤僻、懦弱等等不良性格,极大地危害了他们作为人的正常发展。所以聪明人不一定幸福和成才,人的一生中性格品质的优劣起着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