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早教之父”论早教--10

(2007-03-28 08:58:28)

    记者:视觉语言确实重要,但毕竟学习视觉语言是一件很难的事,这是社会公认的呀!许多中学生还文理不通,错字连篇,不会使用标点符号;有的大学生还写不好一篇文章,难道婴幼儿就可以学习视觉语言了吗?

    冯:是的,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识字阅读是很难的,直到今天,许多人要严禁婴幼儿识字,以为孩子一识字脑筋就要搞坏,是“把孩子投入水深火热之中”。但社会公认的并一定正确,过去,社会公认太阳围着地球转,这个历史不是被哥白尼、布鲁诺倒转了吗?今天社会公认的孩子听话说话,不学也会;识字读书,学也不会,这个几千年的结论同样要被重写,人类的认识总是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

    现在,让我们拔开几千年来人们认识上的迷雾吧!如果仔细分析孩子学习两种语言的实际情况,人人都会恍然大悟。原来,孩子个个都会听话说话,学好一口标准的母语,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孩子还在妈妈怀抱里就开始接触了。当孩子一降生到了人间,只要他醒着,每时每刻就能听到和看到人们说话,人们边做事边说话给了孩子最多的模仿,最多的领悟,所以孩子个个都把母语学得天衣无缝,惟妙惟肖,只有那些可怜的聋孩子失去了听话的语言能力,结果成了哑巴。我们再进一步地分析:为什么两、三岁的孩子学好听觉语言的同时,却为什么一个个不会识字阅读呢?其实这完全不是孩子的无能,不是孩子的过错,而完全是成人的过错和社会的愚昧所造成的,因为人类给孩子发展两种语言的环境和条件太悬殊了,太不公平了,人的认识太不客观了。

    你们看,每一个孩子出生以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隔壁邻居、亲朋好友,还有电视机、音响等等无时无刻不在说话,孩子无时无刻不在默默地、反复地学习着、观看着、领悟着,而视觉语言呢,却对孩子严密封锁着,在孩子智能发展最佳期的整个六、七年里被剥夺得干干净净,一字不给。这样孩子的语言自然就畸形发展了,使孩子听语能说会道,视语却目不识丁,就像小儿麻痹症患者一样,一条腿时刻运动着长得又粗又壮;另一条腿完全被疾病束缚,不出半年就变得又细又短。由于社会的愚昧,造成了人类有史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语言发展的残疾人”,人们几乎都是受害者,小儿麻痹症是第一生命有形的残疾,其后遗症看得见、摸得着,人人都为之叹息;语言畸形是第二生命的无形残疾,其后遗症是不爱书,不读书,不会自学,甚至到了大学,本民族语文还不过关,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实。你前面说的中小学生学语文的通病,只会听课,不会自学,错字连篇,文理不通等等,都是语言畸形发展的后遗症之表现。

   其实,学习视觉语言不比学习听觉语言难,甚至更容易。只要孩子生活的视觉语言环境,稍稍接近于听觉语言环境那样的条件,孩子还会先识字后说话呢!你们有机会看一看《0岁方案》主教材、经验汇编及光盘等,就能看到许多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却是识字能手。例如,杭州1岁的郑奕辰,有天婶婶去看他,妈妈叫他叫“婶婶”,他说不出来,就在房间里四处爬来爬去,在许多识字卡片中找出了“婶婶”那张卡片,爬过去递给婶婶。

   “0岁方案”的大量实践已经证明,婴儿完全能学“视语”,那是因为:第一,人的视觉获取信息的能力比听觉强得多。我们都有一个体会:听来的总觉模糊,只有眼见为实,所以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据心理学统计,人一生获得的信息,有80%来自眼睛,只有15%来自耳朵。第二,事实证明每一个3岁的孩子用眼睛记住了数以万计的事物形象,难道还惧怕2000来个字的形象吗?在婴儿看来,物也是字,字也是物,二者没有严格的区分。哈尔滨的田晨,2岁多时跟母亲外出玩耍(她认惯了字),那天看见一架梯子靠在墙上,没想到她突然说:“妈妈,那边有好多个‘日’字呀,好多摞起来的‘日’字。”她从未见过梯子,就把梯子当字来认,毫不奇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