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孩子不可一味接受表扬 赞美和赏识,更不可在不良行为面前“戴高帽子”,哄骗孩子“乖”,那样孩子不但毫无是非感、荣辱感,而且会变得只能听好话,不可受批评,自我中心,任性自私,甚至目空一切,结果会心理扭曲,未来的人际关系暗淡,十分可悲。我常见有的成年人生活中遇到一点点不如意的事或受到一点点冷淡,心情立刻沉下来,脸色很难看,在场的气氛旋即破坏。追溯他的童年就是自我中心、任性所致。因为他只想到自己的感受,从不考虑对方或许多人的感受。
从小就要给宝宝建立生活的准则,大人做出榜样,要求孩子也严格遵守。要做到不允许做的事一开始就不允许,不可时紧时松,这样孩子就没有痛苦。
爱孩子务必宽严并济,平时要结合生活谈话和讲故事告诉孩子好宝宝应当怎样做,不这样做就是坏孩子……。经常认真和蔼地给孩子讲行为的是非标准,甚至要把要求孩子的行为标准写下来,长期坚持实行。母教的第一大敌是溺爱,女人在自己亲生的婴儿面前是智商最低的时候,往往“爱”昏了头,失去了评价孩子的是非标准,年青妈妈应当清醒头脑,提高警惕。
孩子对语言内涵的理解力极差,但对成人的好恶表情却非常敏感,所以“二次孕育”中要特别善于运用“表情教育”,在与孩子相处的每一时刻,教育者什么情况下可欢笑,什么时候应微笑,以及什么情况下应赞许、认真、严肃、冷淡、生气、微怒、气愤……都要把握得十分得当。孩子做错事时还要使他感到害羞、惧怕,正常的惧怕感、羞耻感、后悔感也是心理发展必备的良好情感。一些青少年无法无天,走上吸毒、凶杀、犯罪的路,毫不惧怕,它的病根仍在婴幼时期缺少是非感受、荣辱感、羞耻感、惧怕感的熏陶。
为什么一般的保姆不可进行“二次孕育”?因为她们带孩子只要不哭不闹,什么都依从,有的甚至害怕孩子到父母面前“告状”,丢了自己的“饭碗”,那当然是教不好孩子的。所以我们将要培训出大批“育婴师”进入家庭,亲身实践并指导和配合父母进行关系孩子一生的“二次孕育”。
六、
从宝宝一岁开始,教孩子劳动,自己玩耍,做力所能及的事,并帮助、检查、评定、表扬孩子的劳动成果。这不仅为了发展孩子智能,更重要的是孕育他的责任感:在他的潜意识里觉得自己的事要自己负责,关心他人也是自己的责任;当得到他人的帮助后也要表示谢谢。这样的孩子长大了,独立性很强,做任何事都有责任心,没有消极依赖心理。
“二次孕育”是心灵的塑造,是心理板块的构建,是人生常青树的生根催芽。有人说上帝造人,我说父母和社会造人生。著名母教专家王东华先生说的“化育”、“习育”太好了,二次孕育中,“化育”、“习育”最有用武之地。
“二次孕育”中注入的潜意识素质,应当还有很多很多,例如通过锤炼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开朗性格;规律生活培养孩子的自制、自控能力;认识万物、提问讨论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音乐生活培养乐感,听中外经典诵读培育语感;看图形、色彩、画画培养色感、美感、空间感,只有一切生活达到“感”的程度,生活才会在孩子的右脑中深深扎根,终生陪伴孩子的心灵……。但最后我还要特别强调的,注入孩子长大了做好事做大事的英雄气概,务必要注入孩子的潜意识。要经常与孩子“讨论”长大了做什么,要让国家如何如何,使地球如何如何,使天下的人如何如何;我长大了要做什么,要使别人怎么样等等;;孕育者还要经常对亲戚朋友夸奖孩子有理想、有出息,有意让孩子听到一点点……这能使孩子气概大增,贯注终身!
人类是从荒芜的地球上成长起来的,文明是从艰难困苦中发展起来的,我们今日的幸福是世世代代祖先流血流汗奋斗牺牲换来的,我们在追求自身幸福的同时,也要让世界更美好些,所以人应当有做好事做大事的胸怀。这种胸怀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胸怀点点滴滴地影响孩子,慢慢滋润孩子的心田,真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就是用言行榜样进行“化育”,是构建孩子心理板块最重要、最基本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