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论点 |
“
伦勃朗不到一岁时,他的父亲便有意识地给他各种有颜色的物体。恐怕正是这位优秀的父亲具备超出常人的色彩感觉和色彩知识,所以他给小伦勃朗看的颜色已经远远超出了红、黄、蓝、白这些基本色,而为他提供了更多、更细微的色彩。可以这样说,伦勃朗不到两岁时,便已经有了认识不同灰色的能力,已经建立起了灰色的概念。
有一天,正当小伦勃朗在玩他那些色彩缤纷的各种自制玩具时,父亲拿着一件小东西走进了他的房间。
“爸爸,那是什么?”可能小伦勃朗已经猜到父亲又给他找到了一个好玩的东西便兴奋的问道。
父亲不但没有回答,还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小伦勃朗,一言不发。
“快告诉我,那是什么?”小伦勃朗着急起来。
看着他迫不及待的样子,父亲决定考一考他。“既然你已经看到了,为什么还要问我?”
“可我没看清楚呀?”
“没看清楚吗?那么你再看一看吧!”说着,父亲便把那件东西在小伦勃朗的眼前晃了一晃。
“还是没看清楚。”
这时,伦勃朗的父亲对他说:“好啦,不管你这次有没有看清楚,请你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吧?”
“没有看清楚,我怎么能说出来呢?”
“虽然没看清,但你肯定看到了什么,你就说个大致的印象吧!”
小伦勃朗想了想之后说:“恩,是红色的,不对,是橙色的,……是一个圆形的,------又象是一个扁圆的------。”
父亲说:“看来,你不能准确地描述它。这样吧,你在那些玩具中找出一个和它近似的东西,看看能不能找出来。”
小伦勃朗在那一大堆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玩具中挑选了很久,终于认定了一件,便把它递给了父亲。
这时父亲把藏在身后的那件东西拿了出来,让小伦勃朗作比较。
小伦勃朗立刻找出了它们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原来,父亲拿着的东西即不是正红,也不是正圆,而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东西。对于小伦勃朗来说,认识形状的不同相对容易一些,他对新玩具既不红又不黄的颜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爸爸,这是什么颜色呢?怎么有点象红色又不那么红呢?说它是橙色,可又为什么不象呢?”小伦勃朗焦急而又好奇地问道。
于是,父亲便对他作了详细的解释:“世界上的颜色有许多许多,但真正的原色并不多。我们看到的,大多是灰色。”
“您是说它是灰色?这是灰色吗?”小伦勃朗简直不敢相信这种又红又黄的颜色是灰色。
“当然,你现在看到的这种颜色就是一种灰色。只不过它灰的不太厉害,它仍然保持着色彩倾向。它是一个略微带黄味儿的红灰色。”
听了父亲的讲解,小伦勃朗又仔细地将这种红灰色与其它的颜色作了比较,终于从感受上找到了它与红、黄、橙之间的区别,便有了红灰色的概念。(节选自卡尔·威特的教育Ⅱ第26-28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正如卡而·威特所说:“对于普通人来说,色彩方面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没有直接或明显的实际作用,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有了对色彩、形状等方面的认识,这对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和感觉能力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在这个世界上,有哪个行业不要求人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感觉能力呢?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故事讲述的是码头监工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事:有一个人叫贾德,他在无意中观察到集装箱颜色的变化竟然能使工人的运输效率有极大的差距!平时他们运输的集装箱都是墨绿色的,有一天运来的货中有一批集装箱的颜色是浅绿色,收工的时候他发现运输浅绿色集装箱的这群工人明显比平时运输的数量多,而且他们的情绪也看起来比平时好,而那群运输墨绿色集装箱的工人象往常一样垂头丧气,满脸疲惫!难道是集装箱的货物有问题?他立即命人打开集装箱查看,发现两种集装箱的货物重量、数量、质量都一样!经过仔细分析,他发现是颜色在作怪,浅绿色和墨绿色比较起来,浅绿色显得轻的多,给人的压力小,工人虽然运输的东西一样,可是浅绿色让他们在心理上觉得轻松,所以运输起来就没那么累了!于是贾德要求送货方用极浅淡的颜色做集装箱,而且要用红黄蓝绿不同的浅颜色,这样可以调节搬运工人的情绪!使他们在搬运时不觉得心理疲惫。因此贾德一下子提高了工人们的工作效率,赢得了上级赏识。
提到培养儿童的色彩感觉,有的家长和教育机构都会选择把纯度很高的色彩推到儿童面前,红黄蓝绿一派响亮的彩色,儿童天性活泼,都很喜欢这些颜色,但这种喜欢是有阶段性的,在幼儿时期,也就是4岁之前,幼儿还处于对这些色彩的认知时期,他们看见这些颜色就高兴,家长可借机教他们认识这些色彩。而比5岁大的孩子就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辨别色彩倾向不太明确的灰色了,我常常在教5岁以上的孩子们做手工时拿很多种彩色的纸,让他们自主选择,发现女孩大多选择粉红、浅紫、淡黄,男孩常选天蓝、绿色、黄色,这表明他们已经具有色彩情感了,对他们适时的进行色彩视觉锻炼是非常有益的,也能同时锻炼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儿童如果在早期接受过有效有益有趣的美术熏陶,那么将来无论在那个行业发展都会受益!(清华文章节选)
有一天,正当小伦勃朗在玩他那些色彩缤纷的各种自制玩具时,父亲拿着一件小东西走进了他的房间。
“爸爸,那是什么?”可能小伦勃朗已经猜到父亲又给他找到了一个好玩的东西便兴奋的问道。
父亲不但没有回答,还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小伦勃朗,一言不发。
“快告诉我,那是什么?”小伦勃朗着急起来。
看着他迫不及待的样子,父亲决定考一考他。“既然你已经看到了,为什么还要问我?”
“可我没看清楚呀?”
“没看清楚吗?那么你再看一看吧!”说着,父亲便把那件东西在小伦勃朗的眼前晃了一晃。
“还是没看清楚。”
这时,伦勃朗的父亲对他说:“好啦,不管你这次有没有看清楚,请你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吧?”
“没有看清楚,我怎么能说出来呢?”
“虽然没看清,但你肯定看到了什么,你就说个大致的印象吧!”
小伦勃朗想了想之后说:“恩,是红色的,不对,是橙色的,……是一个圆形的,------又象是一个扁圆的------。”
父亲说:“看来,你不能准确地描述它。这样吧,你在那些玩具中找出一个和它近似的东西,看看能不能找出来。”
小伦勃朗在那一大堆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玩具中挑选了很久,终于认定了一件,便把它递给了父亲。
这时父亲把藏在身后的那件东西拿了出来,让小伦勃朗作比较。
小伦勃朗立刻找出了它们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原来,父亲拿着的东西即不是正红,也不是正圆,而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东西。对于小伦勃朗来说,认识形状的不同相对容易一些,他对新玩具既不红又不黄的颜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爸爸,这是什么颜色呢?怎么有点象红色又不那么红呢?说它是橙色,可又为什么不象呢?”小伦勃朗焦急而又好奇地问道。
于是,父亲便对他作了详细的解释:“世界上的颜色有许多许多,但真正的原色并不多。我们看到的,大多是灰色。”
“您是说它是灰色?这是灰色吗?”小伦勃朗简直不敢相信这种又红又黄的颜色是灰色。
“当然,你现在看到的这种颜色就是一种灰色。只不过它灰的不太厉害,它仍然保持着色彩倾向。它是一个略微带黄味儿的红灰色。”
听了父亲的讲解,小伦勃朗又仔细地将这种红灰色与其它的颜色作了比较,终于从感受上找到了它与红、黄、橙之间的区别,便有了红灰色的概念。(节选自卡尔·威特的教育Ⅱ第26-28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给大家放几幅低龄孩子的画吧!
后一篇:让孩子做环保手工(图文原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