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我的夏日轰趴
王文华
六月底,张明正和我创办「若水」,决定登广告找人。朋友劝我们:「你们要的人条件这么明确,很难登广告找到,还是得透过朋友介绍才行。」
我们还是登了,基于两个原因。第一是既然要做「公益」,找人就应该公开。我们想做公益,但不「拥有」公益。公益既然是众人之事,就该让天底下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想找跟我们不一样的人。透过朋友,找到的都是同构型高的人。没有异类,这公司纵使请了三个天才,其实还是只有张明正和王文华。
我们的征才广告请大家寄履历表和一篇「我的梦想」。朋友又笑了出来:「又不是小学作文,怎么叫人写这种题目?简直是儿戏!」
我们还是请大家写了。曾几何时,梦想变成小学生的专利,而做梦变成儿戏?
广告从7月1日起在台湾的三家杂志、一家网络人力银行刊登。登之前,张明正对我说:「赌一碗牛肉面,会有1,500人应征。」我说:「赌一头牛,会有2,000人!」
我们征人的期限是7月底。到7月20日,我们收到约300封。虽然数目还不如预期,但素质远超乎想象。有教授、总经理、科技新贵、艺术家,资历最好的,是一名还没毕业的大学生。
大学生?资历最好?没错,他一无所有,却还愿意为公益尽一己之力。这样的资历,谁能比?
整个七月,我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过去睡觉前习惯看DVD,现在睡觉前看履历。在黑暗的书房,我好像在办一场「轰趴」。陌生的客人们一个个走进来,跟我诉说他们的梦想。有些梦想只有上帝能办到,有些梦想妈妈就能做好。不管是什么梦想,我看着屏幕上的一字一句,感觉像旱灾中的一点一滴。上善若水,我对着屏幕微笑,感觉活在2007年真好。
世界,不像我们在电视新闻中看到的那么绝望。我读过那些梦想文章,我敢大声这样讲。亚洲还是有很多人,不凭什么,就凭一页的征才广告,就重拾了梦想的能力,和实践的勇气。因为广告在台湾登,所以应征的大部分是台湾人。但还是有一位上海的朋友,大老远地寄来履历表。我看着他们的文章,甚至照片,发现他们跟我一样:似乎拥有了一切,却还是缺少些什么。他们不想再坐在角落高谈阔论、怨天尤人。他们决定走出来,哪怕只是当半天的志工,也要来回报这个扶养他们长大、帮助他们成功的世界。
我跟你赌一头牛,你问你旁边的同事,他一定有一个还没有告诉别人的梦想。也许是做个摇滚歌手,也许是煮最好的皮蛋瘦肉粥。是不是公益无所谓,但这世界可能有66亿个梦想潜在水底。想一想,如果有一个平台能够实验万分之一这样的梦想,世界会变得多么不一样!
「若水」是一家小公司,没办法让所有的梦想浮上水面。但不想这么多了,先开始做吧。也许未来会有比我们更有能力的人加入,把梦想和现实的比例拉近一些。张明正和我很荣幸开了一场轰趴,认识了一群落落大方的梦想家。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感觉自己不孤单。我们也希望「若水」的存在,让他们觉得有伴。
事业的开始,总是热闹的。接下来,就有很多孤单。开Party很过瘾,洗碗盘很麻烦。宣告梦想容易,实践梦想很难。我知道「若水」未来会遇到很多挫折、遭到很多批评。但那种「不孤单」的感觉,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行到水穷处,来,我们就一起走,看看最后能走到哪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