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学启蒙——《路上书》

(2021-05-28 12:19:34)
标签:

突破

秩序

自由

独立

彻悟

分类: 读书笔记
       《路上书》,蒋勋。对我来说,仍然是美学启蒙读物,了解各种艺术形式,美学现象,了解他们之间的关联,碰撞,有趣有益。称不上读书笔记,只能说是学习笔记。

                 美学启蒙——《路上书》

   埃菲尔铁塔。“以现代的钢梁结构,以现代的力学理念,透露着全新的科技和美学的信息,大胆宣告了二十世纪的来临。” 


  “它标志着新时代的来临。他挣脱了洛可可遗风的伪饰雕凿的华美。他以最质朴的钢铁结构的美宣告了二十世纪现代艺术新的内涵和品质。”


    下面举了后来法国美术音乐文学领域的变化。“……一九O五年的野兽派,大胆强烈的色块在画面上构成钢铁的战力与钢铁的强度……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礼》,整个乐曲是钢铁,机械,力与结构的颂歌……


  “文化形成的背后是一个有远见的城市规划的观念,而建筑,因为同时跨越着科技与美学,在文化发展中,也就扮演了执大旗的开路先锋的角色。”


  “有人从柯布西耶抄袭到路易斯康,再抄袭到后现代。抄袭中既没有‘科技’的累积,也不会有‘美学’的反省。”


  “埃菲尔铁塔恰恰是在最基础的物质,结构,力学的研究中突破了形式。是物理的规则带动了形式的规则。是在物质,结构,力学上脚踏实地的思考,才建立的铁塔,才使铁塔有了标志了新美学的规则,成为二十世纪的典范。”


  “一个时代的美的范例,往往来自物质的革新与科技的革新。建筑工作者以物质科技的革新做基础,为人类的生存环境界做出具体的形式。这个形式,小到个人的住宅,大到城市,便陈给人类生活可以依循的秩序,在这个共同的秩序中思考、修正或反省,从而衍发出文字的秩序,绘画的秩序,音乐,戏剧与舞蹈的秩序。”


    可以尝试着这么理解。埃菲尔铁塔的出现,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果,也是对法国流行了很多年的洛可可遗风的矫枉。好的建筑是建立在现代科技与美学的良性发展之上的,所有的抄袭都无效,因为抄袭里面没有累积和思考。所以,生搬硬套显得很丑。建立在科技和美学基础上的优秀建筑,对一个城市的各种文化发展都会起到一个促进作用。因为,他在城市人人可见的地方,他具有强大的征服力,会让各种艺术家的思维产生变化。  


                美学启蒙——《路上书》


   “我开始在颜真卿的字中,看到战乱中生命一丝不苟的端正,那种‘造型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历史的庄严,其实远不是‘造型美术’四个字能够解答,而更是一种生命的实践吧。”  

 

    “如果,在书法上有所谓‘进境’,大概只是对自己前一段生命的浮躁嚣张的一种惭愧之情吧。书法逐渐变成了我的宗教,看黄山谷的俊朗,米芾的狂傲,看苏东坡苍古与妩媚不可解的荒凉,都似乎是使自己更能收敛了浮躁之气。平心静气,连看身边的浮躁嚣张都能有一种安慰。”


    这是说艺术其实也是一种修行吧。人生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修行,透过了现象,其实都有它的本质,是让我们的生命更优秀,更优美。  


                 美学启蒙——《路上书》


     关于台湾青年的飙车。“我想到了唐代初年的李白,‘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那精神心灵的傲岸与不屑迸裂成了文化上灿烂的火花;这些,都不是原始的,本能的,感官上的狂飙,而是在精神上,思想上,人的本质上做更高的激越与飞扬 …… 我们也应当有学术上,思想上的狂飙运动,有更壮阔的精神上的呼吸来开展生命的状态。但是,我们的狂飙只在青少年原始本能的死亡游戏之中……”  写得多好,太多的人已经失去了狂飙的热情, 青少年只是在原始本能领域里狂飙,而他呼唤的,是从思想的,更壮阔的精神领域形成一种超越。想起了陈寅恪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还不是狂飙,可是,对于知识分子和青年人来说,确是狂飙的第一步。有独立和自由的思想,才可能有更壮阔的生命的绽放。


    信仰。“那信仰的根本恐怕还是一种简单的感谢,对这生育万物的大地,对这平白得来的生命,对生命有和别人一样有父母的恩爱、夫妻的恩爱,子女的恩爱……都怀着不可言说的感谢……所有这些怀疑都没有动摇一个根本的信仰——对生命的信仰,是苗要发成稻穗,芽要长成大树,是断折了,要重新举起,是坍塌了,要再来建筑,是强韧的升之勇气和热情”。所有的信仰都是积极的,所有的祷告里面,都包含感恩和希望。实在不知道信仰到底得罪了谁,非说它们是鸦片。真是匪夷所思。

 

                 美学启蒙——《路上书》


    八大山人《水仙花卷》。“草草两三片叶瓣,却千姿百态,仿佛一画皆是葳蕤的春光,流转摇荡。有千种缱绻,观之不尽……在没有色彩的地方看到了色彩,在没有生命的地方看到了生命,在简单中看到了繁华,在幻想中刚看到了真相啊”。   


   石涛题诗:‘兴到写花如戏影’。为什么会这样,就是画得生动吧。他的心中知道神韵是什么,他也把握住了对象的神韵,用那种流转摇荡的姿态,道出了生命的欢欣,春光的灿烂。就是大家手笔,真功力。这就是中国水墨画的高超之处吧。


    屋漏痕。“我想,也许屋漏痕更是一种心境吧,是发现了水与岁月都无痕迹,但是,日久天长,水与岁月又都留下了痕迹……古老的中国,因此了悟了岁月,了悟了美,也了悟了生命。”


   “水墨画其实是水痕的领悟……融墨于水,水痕交叠,只是渐淡渐远的一种心境吧。”


   “而中国的水痕,却是从形色的羁绊中一跳而出,使视觉艺术的形色,一转而为哲学心灵上时间的探索。”应该是说,中国的水墨中的水痕,是一种对光阴和岁月的一种了悟,生命流逝,渐淡渐远,符合中国人那种含蓄的不愿多言的,在岁月流逝中的一种惆怅。更多是一种思想和心情的流露。


   “物质最本质的存在常常远比形式更重要。绘画从繁复形式的经营造作沉淀到笔墨的抽象领悟是一层境界,从笔墨的领悟再沉淀到只是水墨的存在与不存在更是不可言喻的喜悦。 ”联想到了孙犁晚年作品,都十分明白淡泊,但是,韵味无穷。这种淡泊不是“无”,而是太多的“有”,是建立在思想极为丰富,形式掌握得游刃有余的基础上的。对所有对所有与本质无关的东西都不在意,对真谛已经明白无悟,因此,从容恬淡。和中国水墨画的境界应该是一样的。


                    美学启蒙——《路上书》


 他写印度文化。“印度古文明的魔力其实正来自他们这样直率地耽溺于人的各式各样复杂而丰富的感官…似乎是因为他们比任何一个民族更贪恋过生活中的欲情的种种,因此也才比任何一个民族更懂得了’幻灭’’舍弃’,更有了生命大彻大悟的解脱的可能吧。”


  印度教有生殖崇拜的传统,连马克思都说过:这个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那么,这种禁欲,包括佛教的“空即时色,色即是空”,蒋勋认为都是纵情之后的结果,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是个富足的太子,他应该是纵情声色之后,才有的一种“一切皆空”的彻悟。


  我想到了李叔同,李叔同盛年出家到现在仍然是一个谜。其实他和乔达摩悉达多有很多类似,他是天津富商的儿子,家庭美满,他也应是繁华看尽之后的一种彻悟。首先他是敏感多情的人,繁华看后他容易产生幻灭之感,而是他都经历过了,不是不足之人。不足之人不会有这种彻悟。


   蒋勋的很多观点里,都能看到这种思路的影子。比如,他认为有了唐的开放,才有宋的内敛;前面提到的埃菲尔铁塔的结构,是建立在奢靡的洛可可风格的基础之上的。


   美学现象,社会现象,往往都在一种均衡当中,一种力量偏执,另一种力量就要矫枉,偏执的厉害,就要矫枉过正。中国的封建传统太长,父权长期神圣不可侵犯,五四的反对声音就过于激烈,直到现在,人们对祖先,传统,还有一种“统统破坏”的强烈愿望,虽说近年有了一定的回归,但总体来说,还在激烈的破坏情绪当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