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契诃夫的三部抒情话剧

(2021-03-25 16:19:37)
标签:

契诃夫

话剧

抒情

对白

分类: 读书笔记
            契诃夫的三部抒情话剧

契诃夫《万尼亚舅舅 三姊妹 樱桃园》。三部话剧对传统话剧有很大突破,抒情元素多,人物事件冲突不强烈。其实,契诃夫转向的是更广阔的矛盾:新与旧,理想与现实,田园与都市,更富于哲学意义,因此,一百多年,这几部仍在全世界上演不衰。


《樱桃园》是贵族主人破落后不得不卖出几代人生活过的园子,新主人买下后砍树建别墅。后序是译者焦菊隐1943年所写,非常的意识形态。认为旧的必须毁灭,园子才有新生。童道明2014年写的前言就宽泛多了,认为樱桃园象征古旧而美丽的事物,契诃夫启发人们要多情善感。黄永玉写得更有高度,认为只开花不结果的樱桃树,酷似看不见“实效”的人类文化,人们轻视它,毁灭它…

一部剧,引发了人们丰富的思想,真的应是好剧,可谓“隽永”。契诃夫去世了,可樱桃园还有自己的命运。

《三姊妹》写了三个在莫斯科度过童年的姐妹,如今在一个小城市过着庸常的生活,她们认为回到莫斯科才能找到她们想要的生活。这里面充满了隐喻,和我们今天想要的“诗和远方”完全一致。

这样的剧没有什么结尾可言,但契诃夫基本都给了乐观的鼓励,尽管稍有说教之嫌。

《三姊妹》的结尾是大姐的问题:“我们为什么痛苦…我们真恨不得能懂得呀!”这不是什么结局,但是我觉得也有意义:思考是摆脱平庸生活的第一步,人宁愿痛苦,也不应麻木。

《樱桃园》里的女儿安慰妈妈:“…等我毕了业…我就可以帮助妈妈了。我们将来要在一快儿读各种各样的书…妈妈,我们将来要在漫长的秋夜里,读上一堆堆的书,那个时候,会有一个又新又美的世界,在我们面前展开的…”

这边不是什么结局,也称不上答案。我觉得契诃夫也不知道怎样安慰失去了故园的旧日贵族,他只是凭着本能在他熟悉的贵族的言行里寻觅的。我倒是很喜欢这段,如果硬要说道理,就是贵族阶层虽说在走向没落,但他们有他们的素养和教育优势(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新的时代里,做以调整,仍然可以建立新的家园——精神的和物质的新的《樱桃园》。

三部剧里有很多精彩对白。“我爱他,我爱他…这就是我脖子上的一块石头,把我都坠到水底了,可是我还爱这块石头”(柳鲍芙 安德烈耶夫娜,一个没心眼子的,说一个把她钱都骗光了的渣男)。——《樱桃园》

“我会做你的太太,我会对你忠实、温顺,只是没有爱…我一辈子没有爱过人!我一直梦想着爱情…然而我的心就像一架贵重的钢琴,把钥匙丢了似的,所以要永远锁着了。”——《三姊妹》。

“我把我的生活糟蹋了!”——万尼亚舅舅。

“你怎么系了条绿带子呀!我亲爱的,这不太好。”“不吉利吗?”(这段对白和牙医说“下午三点后不拨牙”,刘姐问“有说呀?”有异曲同工之妙


话剧在表现方式上很困窘,似乎用空气拦住雨水,用有限去表现无限,但大概对编剧演员观众都有挑战,所以古今中外乐此不疲。

对白占大比重。又想避免声嘶力竭、慷慨激昂、说教,对白写得一定要精炼,反映人物性格,还要写得优美隽永,贴近人心,所以要真功力。

对了,关于这三部抒情话剧,黄永玉先生还有句更精彩的点评:雅致和含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双亲与性格
后一篇:杨照《诗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