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亲与性格

标签:
双亲性格基因明晰 |
分类: 读书笔记 |

席慕蓉在《为记忆命名》一书中提到:“如今才知自己人格的塑造过程几乎都来自双亲。”她多处提到了她父母的性格,“我的母亲,沉着而有远见的女子,才是我们家的真正支柱……平安有时不是自己跑来的,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做出明确的选择。”她的母亲,是家里做决策的人,而决策都非常正确,她的父亲,当然也是一位好的父亲,给她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但是,她觉得,她的父亲身上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的父亲在原生家庭里是“幺儿”,应该是一种比较开朗奔放的性格。
蒋勋为这本书写了后序,写到“应该读得出她在文字间流露出的兼具感性与理性的聪明智慧”,的确,很多诗人,在我们印象中都很癫狂,甚至最后自杀,但是,席慕蓉的诗,画都很好,而且,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席慕蓉应该是兼有父母两方面的性格,艺术创作方面的激情,得益于父亲的感性思维,而生活家庭事物处理得周全得体,得益于母亲的沉静理智。其实,感性和理性在人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工作和生活中处理得当均衡,依赖着智慧和基因。好的基因更容易获得这种智慧。席慕蓉父母的家族都是当时蒙古的望族,母亲家族过去是成吉思汗的亲军和护卫军,外婆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人在残酷的战争中能保全自己,让家族存活下来且居高位,肯定拥有在进化上占优势的基因。
优秀的基因不是我说的重点,因为那是我们个人不能控制的。我侧重的是性格得益于父母双亲这句话。前一段看《约翰克里斯朵夫》里,写到克里斯多夫在好友快要倒下去时,“唉,那些在生命中的空白处有个坚强的种族支持的人,还是幸福的。祖父的跟父亲的腿,把快要倒下来的儿子的身体支撑住了;强壮的祖先们一举手把那颗筋疲力尽的灵魂给托住了……”我们是独立的人,但是,父母和先人都是站在暗处的。
我们自己有时可能看不清自己,但是,对父母双亲的性格,应该是看得比我们自己清楚的。我们的性格里,肯定有着父母双亲的优点,也有着他们的缺点。我们如今安身立命用到的就是双亲的优点,失败困顿时,除了外界因素,也是父母给的缺点露出了端倪。
所以,将自己和双亲的性格做对比,会让我们对自身性格的优缺点看得更明晰,益于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