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照《诗的》

标签:
杨照诗论大火隐喻礼物 |
分类: 读书笔记 |

《读库》有一篇杨照《诗的》。很喜欢看,但是,不是很懂。有两则是写关于森林大火和诗的隐喻,琢磨了好久。
第一则,《存在森林里的激火之情》,首先关于森林大火的常识让我很开眼界:美国在二十世纪初对森林防火做得很严格,认为森林大火都是“人祸”。
但是,到了九十年代,森林大火几乎年年逆袭。而且,来势凶猛,简直无法对付。专家们幡然醒悟:由于过去防火太严,森林里累计了太多干燥的木材,过去是靠经常的“小火”来消灭的,小火被扑灭了,这些木材就为超级大火准备了丰富的材料。
杨照联想的是诗与社会的关系。当一个无法理解诗的魅力,无从发挥诗的作用社会,诗人的情绪就会把激情和疯狂累计起来,累计到一定程度,只要一释放就失控……于是有更大的压抑,储存更巨大的崩溃张力。“你问我为什么要有诗?为什么要读诗?有最现实的理由吗?这就是最现实的理由。”
他总结的,或许可以理解为“国家不幸诗家幸”,或许理解为,诗是人庸常生活中隐藏起来的激情的释放,人需要诗来释放激情……但是,这则关于森林大火的性质的介绍,关于这些似懂非懂的联想,都让我觉得这段文字很值得玩味。
这个森林大火对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隐喻,我们的身体,如果从来没有什么病痛,那么,忽然到来的可能是个致命的大病;社会的发展,专制,高压,可能导致一种爆发;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可以联想这个森林大火,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下一则:《长着风的翅翼,无形的火的使者》。这是他在美国读书时经历的黄石公园的大火,专家的意思是让火自然地烧下去,因为森林有自燃的需求,后来,火越来越大,联邦政府决定全力灭火,但是,大火有了自己的生命,拒绝被控制。一个在现场呆了一个多月的专业人士描述这场火:
“……空中飞着无法计数,几万个几亿个飞翔的隐形的小精灵,它们拒绝被观察,拒绝被测知……这些长着风的翅翼,无形的火的使者。”
杨照评论:”他只是在陈述客观知识,然而那特别的知识性质,其密度,其广度,及其难以描述性,却在不知不觉中逼他使用了诗的语言……这是最有效的对火灾传播方式的描述。诗是特定文类的语言,但诗的语言却可以无处不在。”
还是没太看懂,但是,就是喜欢看,喜欢琢磨。诗的语言无处不在,是说因为生活中有很多难以描述的事物;诗看起来很虚空,可是,在描述密度大,广度大,难以描述的事物时,它有优势:可以排比,可以重叠,反复,强调,充满了暗喻,隐喻,象征,所以,适合描述难以表达的事物……
这两则关于诗的文字,诗论是我喜欢读的,但是,这两则关于大火本身的文字却让我更爱读。火与诗,与诗的语言之间的隐喻我都没有读太懂,但是,这两则文字还是吸引了我。
想起了一些事情,本来是向一个小友咨询一个小问题,但是,她给了我很深度的回答,让我豁然开朗,实在是个意外的收获。很多事情,很多现象也是这样吧,一个好友,一本好书,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质地密实肌理细腻的事物,成熟的学科,都会给你很多意外的收获。或者说,收获的是和本意不同的结果。若往诗上说,类似的说法还有,“功夫在诗外”,“诗无达诂,“隽永”…
所以,读书,交流,劳动,学习,实践,肯定会有惊喜的东西,和你最初期待不同的,但却是真正珍贵的东西。这或许可以叫生活的礼物,或许就叫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