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与理性
标签:
陈丹燕感官思想理性感性 |
分类: 读书笔记 |
陈丹燕是个感官非常敏锐的作家。“在春天,玉兰树映着满树的花影,茶花落了满地红英,白色吉野樱安静精致,却在微风里千朵万朵地飘落下来……她病危的那天深夜,街上飘荡着淡蓝色的夜雾,还有含笑清爽的香味。”“凉爽的黄昏,形状秀气的年轻桂花树散发着香甜的气味,十月到了,晚风已是凉的了。”
这是新书里随便摘的两处景物描写,类似这样的描写,她已经是炉火纯青,以前的书里比这优美的句子多的是。
但是,她绝不是只以感性见长的作家。她也很擅长抽象的思维,擅长从庞杂的事物中总结本质。这本书里,她对上海精神的总结,读来都颇有味道。
“也许这是这座城市最重要展览馆的特点:辽阔的视野与宽容的口味。”(上海展览馆)。
“这种既冲突又交织融合的街道面貌,川流不息裹挟一切都让历史洪流,让这条大街出其不意地拥有了文化的丰富性。”(延安东路)。
“这就是洋泾浜的混杂:色拉式的混杂,而不是熔炉式的。谁都不能融化别人,大家至多需要一点色拉酱。”
“另一种城市传统随着时代逝去,要沉入历史了。惆怅就好像重物堕落扬起的烟尘一样,生了起来……上海这座城市并不只为商业城市的传统的凋落而惆怅,它也会为自己工业城市中轴线的抛弃而惆怅。”
“年轻一代对上海未来感的明快心情,新了又新,永远不夜的面容,和永动机般,勇往直前的生命力。那是一种上海勇往直前的精神与一个年轻人对自己将来期许的重合。”(写上海天台上拍城市的年轻人)
“像上海这样的城市,要爱它的精神,而不是它的物质,本来就不是容易的事。要找到可以爱的理由和方式,也并不容易。”
这种对城市文化,氛围,精神这种庞大的不着边际的事物的总结,是很困难的,可是,她从感性出发,总结出来的都入情入理,贴切,生动,读后让人倍感思想的愉悦。
《艺术哲学》前言里说丹纳,“自幼博文强记,长于抽象思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明确提出抽象思维。
我觉得,陈丹燕是既擅长具象的描写,又擅长抽象思维的作家。她的禀赋,她的阅历,她的阅读,还有她的聪慧,都促成了这一点。没错,必须承认人类的一种美德:聪慧,勤能补拙永远达不到的一种境界,聪慧。有人的力量,也有神的力量。
这是新书里随便摘的两处景物描写,类似这样的描写,她已经是炉火纯青,以前的书里比这优美的句子多的是。
但是,她绝不是只以感性见长的作家。她也很擅长抽象的思维,擅长从庞杂的事物中总结本质。这本书里,她对上海精神的总结,读来都颇有味道。
“也许这是这座城市最重要展览馆的特点:辽阔的视野与宽容的口味。”(上海展览馆)。
“另一种城市传统随着时代逝去,要沉入历史了。惆怅就好像重物堕落扬起的烟尘一样,生了起来……上海这座城市并不只为商业城市的传统的凋落而惆怅,它也会为自己工业城市中轴线的抛弃而惆怅。”
“年轻一代对上海未来感的明快心情,新了又新,永远不夜的面容,和永动机般,勇往直前的生命力。那是一种上海勇往直前的精神与一个年轻人对自己将来期许的重合。”(写上海天台上拍城市的年轻人)
“像上海这样的城市,要爱它的精神,而不是它的物质,本来就不是容易的事。要找到可以爱的理由和方式,也并不容易。”
这种对城市文化,氛围,精神这种庞大的不着边际的事物的总结,是很困难的,可是,她从感性出发,总结出来的都入情入理,贴切,生动,读后让人倍感思想的愉悦。
《艺术哲学》前言里说丹纳,“自幼博文强记,长于抽象思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明确提出抽象思维。
我觉得,陈丹燕是既擅长具象的描写,又擅长抽象思维的作家。她的禀赋,她的阅历,她的阅读,还有她的聪慧,都促成了这一点。没错,必须承认人类的一种美德:聪慧,勤能补拙永远达不到的一种境界,聪慧。有人的力量,也有神的力量。
前一篇:商品学
后一篇:《陈丹燕的上海》札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