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朦胧

(2021-03-14 22:37:07)
标签:

朦胧

忧郁

甜美

安适

分类: 读书笔记


                     朦胧

     鑫珊的文章里说,人们大多喜欢一种朦胧的美感。“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翠”;肖邦夜曲里的甜美的忧郁,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里的淡淡的哀愁……
 
    说朦胧的美感还不是特别准确,我觉得,准确地说,是一种朦胧的忧伤。但他说的这些我都非常有共鸣。除了古典诗词里的,还有平日里的感受。能想起来的是早春的昆明湖。早春的昆明湖显得有点枯瘦,但是,有非常微妙的滋润,一种希望和惆怅交织的极为复杂的心情……我对早春昆明湖的喜爱,超过了全盛时的昆明湖。
 
     我想把这朦胧清晰一下。人为什么喜欢这种朦胧的忧伤?这种甜美的忧郁?

     因为,这种朦胧是世界的常态。宇宙人生有太多不可解的奥秘,包括我们自己这个生命,怎么来,怎么走,一生命运究竟如何,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而且,我们还都知道死,尽管不时时想到,但这个危机也从来都在。因此,这种朦胧的忧伤是我们最熟悉的,熟悉到比你想象的还要熟悉,别忘了,你是在大自然中进化了亿万年才产生的生命,每一个细胞都有着亿万年的回忆,它比你更熟悉这种神秘无限和自己在它面前的渺小卑微,所以,你感到万分的熟悉和安适。
 
      除了熟悉和安适,还有什么?甜美究竟在哪里?在那朦胧的希望里。朦胧、无限的好处是:美和幸福是有可能存在的,只是在哪里,何时来,你还不知道,但是,你还是感到了希望的欢乐。所以,这忧郁也让人甜美。这就是我们并不喜欢文学作品大团圆结局反而喜欢给人朦胧期待的结局的原因。

     《小老鼠斯图加特》中,对去寻找小鸟的斯图加特,修理工人说:“一个人朝北走,依我看总是没错的。”沈从文的《边城》结尾:“也许他明天回来,也许他永远都不会再来”。之所以都成为经典的结尾,应该就是代表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理常态,习惯熟悉了这种淡淡的忧伤,也很享受这种忧伤,这种“甜美的忧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恬静
后一篇:高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