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网友大悟妈妈推荐给孩子们的,我看是英国BBC拍的纪录片,又是严歌苓编剧,成龙配音,想来即使成人看来也一定不错。

果然不错。其实内容和画面和早年的动物世界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只不过,画面更
优美,角度更文艺,描述从太阳升起到日落的,地球上生命的一天,而且,在电视前面,人不可能像电影院里这样聚精会神。
看后浮想联翩。还是老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是,不惑之年再来品味这自然法则,和年少时是不同的,堪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人在这时已历尽沧桑,也多了人文社会知识的沉淀。所以,我觉得,有些给孩子的科普图书,家长读后也会有收获,虽说成人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较强,但是,劳累的生活已使很多成人失去了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哪怕是科普类比较浅显的知识,但是,由于这些科普图书的对象是孩子,通常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也很适合身心疲惫的成人。这个过程堪称“共同成长”,或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身成长的完善和修复,也是人生的一种圆满。

最先打动我的是蜂鸟,蜂鸟的翅膀扇动的频率非常快,为了维持这种扇动,它必须不停地进食。它的食物主要是花蜜,画面拍得很美,拍了很多蜂鸟飞快地吸允花蜜的镜头。人不也同样如此吗?你要保持你持续地向前,上升,你就要不停地吸收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这才能给你的代谢提供给养。

蜉蝣的生命非常短暂,几乎是朝生暮死,这就要数量来取胜,傍晚落日的河流上飞动着密密麻麻的蜉蝣。这和我们农业社会大量的人口不也一样吗?大量的人口,也就意味着生命的质量是得不到保障。“草菅人命”仍然可以用在今天的中国和印度。农业传统使得这两个人口大国的人口数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仍是被忽视的。

斑马和企鹅的故事是同样的道理:生命是艰辛的,生存是艰难的。斑马生下来就会走路,但是,要过河的时候,小斑马走得异常艰难,几乎被河水吞没,在妈妈的呼唤和鼓励下,小斑马终于上了岸……企鹅早上下海,又在惊涛骇浪中上岸,为的是带回妻子和孩子要的鱼虾,画面都很惊心动魄。和我们今天人类的生活没有什么两样,没有一件工作是容易的,没有一种生活不辛苦。长颈鹿在争夺战中被打败,只能孤独地走向草原深处,弱肉强食,这是自然法则,至今仍在通行。

宇宙深处至今还没有找到任何生命,生命的形成与太阳这颗恒星有密切的关系,总之,生命是艰难和偶然的,因此,也是珍贵和艰辛的。因此,每个生命都要有足够的自信。当然,不是盲目自信,但也不是妄自菲薄。最好的教育其实就是每个教育对象都建立属于自己的自信,既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又能看到自己的优点。(所谓的长板和短板),而我们长期的教育里,对每个个体的鼓励和赞美都不够。有太多的个体有太多的压抑和不自信。每个个体除了生存之外,最深的渴望就是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不好的教育就是忽视看轻这个个体。如果你得到是这种忽视和打压的教育,那么,希望你要自己能来弥补和修正这个问题:你要给你自己足够的肯定和爱:你要告诉你自己,在四百万个精子里,你曾跑第一,这就是你来到世界的第一个理由;你的祖先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繁衍到了你,一定是了不起,所以,你要相信你的祖先和你自己,肯定有必胜的能力。
当然,你不是全能的,你要扬长避短,你才能取胜。每个动物都有它的弱势,比如,
蜂鸟怕蜜蜂,蜜蜂蛰到它的心脏它就会死去,可是,遇到了大雨,蜜蜂被浇死;海鬣是蛇的食物,但蛇的视力
不好,海鬣如果逃跑得快,还是有可能逃脱;企鹅下海上海都是在惊涛骇浪中,有艰苦地步行几公里才能找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给他们喂食。环境是艰苦的,可是,只要是这个生命坚持,又遇到了有利的环境,那么,它就能生存和繁衍下去,活出属于自己的美丽的生命。
生命当然是美丽的,包括奋斗与挣扎,人作为高级生命,更应该能感受这一点,在奋斗中欣赏自己的力量和勇气。午后突然降落的给蜂鸟带来了好运的大雨,犹如人生中颇有意趣的“无限的可能性”,人在遗传链条中出现的变异,个人能力的某种飞跃,都相当于屠格涅夫所言的“神的君临”,当你的奋斗的量足够大时,就可以出现意外的质变,它会使人欣喜。
生命最终都会走向衰亡,在宇宙里都可以说是”朝生暮死“,但是,作为不仅仅是为繁衍而生存的人类,还是有其自身的美丽:奋斗的勇气,偶然的意趣,自我的超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