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沉静的光华    ——卡塔尔珍珠展观感

(2016-11-29 10:08:29)
标签:

珍珠

卡塔尔

秩序

圆润

光华

分类: 博物馆系列

                          沉静的光华 <wbr> <wbr> <wbr> <wbr>——卡塔尔珍珠展观感

       在卡塔尔珍珠展上,看到最早起源于海湾地区的关于珍珠的的传说:夜晚的大海上,牡蛎浮到海面上,张开贝壳呼吸,露珠滴到了牡蛎,变成了珍珠。想起了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里面也有关于珍珠的传说,月圆的时候,蚌壳会张开,让珍珠吸收月亮的光华;鲛人在月圆的晚上,一边唱歌一边哭,他们的每一滴眼泪都化成了珍珠。这是两个民族的传说,但都很美。都有夜色的神秘,大海的浩瀚,都有大自然的恩泽。珍珠是可遇不可求的,也需要时间来凝聚它。所以,也真的容易让人想到露珠和眼泪。露珠是瞬息幻灭的,眼泪里面有人很深很深的心事。

 

       珍珠的光不如钻石那样耀眼夺目,但却自有它的独特:高雅,雍容,沉静。我们之所以有在夜里吸收露水、月光的联想,也大概觉得,珍珠的光芒,有一点和皎洁的月色相近,明亮,柔和,不张扬。即使是白珍珠,也不是冷峻的白,而是有一点点柔和的微黄,仿佛有光阴和往事的沉淀在那里。也仿佛一个人到中年的女子,享受了世间的善意和温情,已能看穿世界的丑,但也仍以自己的善意,笃定的去感化它,迎接它。我们比喻某个地方,有时用”明珠“的字样,“东方明珠”“宣南明珠”,这是个美好的字眼。“明珠“,通常不仅指它的繁华,还有它的文化底蕴,一种长期的文化的积淀。珍珠的光,是一种内在的沉淀,可以称作光华,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自华的”华“。

 

       珍珠不全是圆的,古罗马的金手镯上镶嵌的,欧洲王室的王冠,都不是标准的圆;而且,无论是珍珠项链,还是王冠,每一颗珍珠都也不全是相同的。但人类对它也不苛求,这里有人类的智慧。组合在一起,尽量地寻求一致,尽量地圆满,在无序中追求一种秩序,反而有种随遇而安的淡定的美。

 

       而且,打开蚌壳时,珍珠未必能出现,形状颜色大小,都是不确定的,也许就是这种神秘性,无限可能性,对人类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魅力。展出的序言里有段话,”虽然今天捕捞船和采珠人的歌声已经从卡塔尔海岸消失,但这段艰辛又壮丽的过往却留存在卡塔尔人的记忆当中。“寻找那无限可能的美,和人类追求理想的过程是一样的,是壮丽而艰辛的。

 

       有一种很小的珠子,叫米珠,真的贴切,仿佛小米粒的大小。它们直径仅一毫米左右,大多是仅存几个月的时间。一种维多利亚的头饰上,镶嵌了很多这种小米珠,还有,清朝的龙袍上,我们竟从来没有看到,龙的鳞片,竟然都是用米珠镶嵌的。初看觉得精美,细看觉得不大好。这些珠子太小了,生命仅开始了几个月,它们本应在大海里成长得更为圆润饱满。这样地没有怜惜之心,过分地去取悦权贵,不能称之为美。

 

                   沉静的光华 <wbr> <wbr> <wbr> <wbr>——卡塔尔珍珠展观感

 

       看到了那么多欧洲王室的头冠。镶嵌着很多雍容出众的大珍珠。有的似雨滴,有的似鸽蛋,有的似玉兰花苞。也介绍了曾经的主人。看到了很多名人的名字。有一个是奥地利的女大公,她是奥地利国王弗兰茨  约瑟夫一世和妻子伊丽莎白,(茜茜公主)夫妇最喜欢的女儿;一个是斯宾塞伯爵夫人的,她是戴安娜王妃的继母和知己,戴安娜也戴过这王冠几次。还看到了伊丽莎白泰勒过去最钟爱的珍珠耳环。是啊,它们曾经属于那么尊贵的主人,可是,现在,它们仅属于美,属于永恒。

 

              沉静的光华 <wbr> <wbr> <wbr> <wbr>——卡塔尔珍珠展观感

 

      还有那么多设计师的杰作。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文化礼隆重地礼遇着珍珠。古希腊故事里的女神祭司像,用珍珠做成了葡萄,蜜蜂状的胸针,用两颗珍珠做成了蜜蜂的身子,还有香菜花,白色的雏菊,还有麦穗上的麦粒……花儿绽放,蝴蝶飞来,蜜蜂采蜜,麦穗饱满,葡萄丰收,美好的大自然,多美好的人间。珍珠本是大自然的馈赠,吸收了大自然的雨露光华,用它的质地来模仿大自然中的生物,是和谐的。

 

  喜欢珍珠走过的航线。从海湾捕捞上来,通过穆斯林传到拜占庭,威尼斯,直到欧洲……都是泱泱敦厚的古老文明,都是那璀璨的城池。这是一条浪漫和绮丽的路线,古罗马的奢华,拜占庭的十字架,印度,东亚的典雅的花纹……条条文明的河流脉络清晰地流动,也承载着它们的交汇融合。

 

 展览的陈设也有可圈可点之处。陈设展品的柜子也是一道风景,像敞开的一座古钟,也像一个古旧斑驳,收藏着珍品的柜子,敞开着柜门,柜门上有斑驳的折页和雕花,在像我们展示着神秘的人类文明的宝库。 盛满了淡水珍珠的容器上方,用的居然是普通的倒挂的纯净水的空瓶子做成的灯罩,简单朴素别致却又有味道。现代,很简约,也很有想象力,也似乎在强调淡水珍珠养殖的元素—无色无味的淡水。

 

       很喜欢这个展览,内容丰富,但不冗长,形式多样;有图片,有实物,有标本,有视频,有道具,古今中外,丰富婀娜。真是一次领会美,温习人类文明史的好机。也没有一种知识含量多得让你喘不过气,想离开又负罪感的那种感觉。它是轻盈的,恰到好处的,就像珍珠带给我们的美一样,沉静又有难以掩映的光华,难以忘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鸟巢湿地
后一篇:陈丹燕之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