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女小渔》读后

(2013-02-03 22:56:45)
标签:

严歌苓

小渔

老头

堕落

悲悯

分类: 读书笔记

  《少女小渔》读后

     很多年前,在《小说月报》上看过一个严歌苓的小说,那篇小说调子很颓唐,压抑,荒诞,给我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从此之后,我对她的小说一直抱有偏见,但是,吴梅影姐姐一直说她好,我的妹妹也说她好。我仍然不相信,因为我看过对她小说的介绍,对那些老掉牙的题材,诸如许葡萄救自己的地主公公,把他藏在了地窖里之类的题材我也感到很乏味,那能写出什么新意呢?

 

    听吴梅影姐姐的推荐,在网上买了她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少女小渔》,14个短篇,几乎每一篇都打动了我。有几篇反复翻看,回味,有几篇不忍心再读,有几篇,流下了眼泪,有几篇,欲哭无泪。我开始郑重地决定,把她所有的作品都看完。而且,必须承认,很多时候,要放弃自己不够充分的观点,要虚心,通过实践来检验。

 

    《海那边》《青柠檬的鸟》,这两篇我不会再看了,我的心脏没有承受那么多痛苦的能力。一个痴呆的但仍有男性意识的马来人泡,一个孤身一辈子的老华工。这里有太悲凉孤苦的人生,我实在没用勇气看第二遍,即使看,也如我们在打针拔牙前那种状态,把身体紧缩一下,也许,才能再读。《少女小渔》缩紧了心脏后,还可以看一遍。

 

    但是,刚看完《少女小渔》那些天,我还是难过极了。朋友打电话来,我忍不住述说内心的难过。他顿了顿,只好说:“那是假的,是作家编的,是艺术创作,不是真的。”这样的话,由理工科出身的他来劝我,还真是多余,可是,那一刻,还是管了点用。

 

   《少女小渔》里,不是小渔打动了我,是小说里那个和小渔办假结婚的意大利老人打动了我。那是一个堕落,也不能说堕落,是一个没有认真生活过的颓废的老人。

 

    小说不是描述情节能描述出来的,犹如我们看到的通常的梗概介绍那样“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围绕着老人和善良的少女小渔”那样简单。除了情节之外,还有很多独特的地方。作家自己有诗意的想象和议论。

 

  “什么原因,妨碍了他成为一个幸福的父亲和祖父呢……他真的孤苦的那样彻底啊……”

 

  “老头看见了小渔。他推开了他正吻着的瑞塔(和他厮混的一个一生都没有正经工作的老女人)……那脸上更迭的是自卑和羞愧吗?在少女这样一个真正的生命面前,他自卑着自己,抑或还有瑞塔,那变了质的空掉了的生命——似乎,这种变质并不是衰老带来的,却和堕落有关。然而,小渔委屈着尊严,和他“结合”,也可以称之为堕落,但是,她是偶然的、有意识的;他却是必然的,下意识的。下意识的东西怎么纠正?小渔有做够的余生纠正一个短暂的人为的堕落,他却没有余生了。

 

    “老头变了个人。没有了她熟悉的那点淡淡的无耻。尽管他还赤着膊。龌蹉邋遢,但气质里的邋遢不见了。”

 

     “她以为他会说:下月你留下车钱再交房钱给我吧,但没有这话,老头那渗透贫穷的骨肉中不存在这种慷慨。他顶多在买进一张旧沙发时,不再把账单给小渔了。”

 

     “瑞塔再也没有回来。老头酒喝得很静。小渔把他理解成伤感。”收拾卫生间,小渔讲瑞塔用过的一只空粉盒扔进了垃圾袋,可很快它就回到了原位。小渔把这理解成怀念。”

 

     “她希望她任何东西经过她的手能变得好些;世上没有理应被糟蹋掉的东西,包括这个糟蹋掉了自己大半生的老头。”

 

    “老头变了(他已经中了风)……在椅垫下他找到了他找了四十年一直在找的一枚微型圣像,他喜悦得那样暧昧和神秘,连瑞塔都猜不透那指甲大的圣像所含的故事。似乎偶然地,他悄悄地找回了遗失了更久的一部分自己。那一部分的他是宁静的,文雅的。”

 

    “有时他还会拎着还不满的垃圾袋出去,届时他会朝小渔看。好像说:你看,我也做事了,我也好好生活了。他仿佛真在做好人,再不挨门去拿邻居的报看,也不再敲诈偶尔停车在他院外的人。他仍爱赤膊,但小渔回来,他马上找衣服穿上……一天小渔上班,见早晨安静的太阳里走着拎提琴的老人,自食其力使老人有了副安泰认真的深情和庄重的举止。她觉得那样感动:他是个多正常的老人:那种与世界,人间处出了正当感情的老人。”

 

    我只能说,写得真好。故事不是很离奇,但是,不是人人都有这样沉静的,郑重的悲悯。写进了每个不断衰老的,不断失去自己最珍贵的一切的,对人生有过理想,有过爱的人的心里。作家的心,非常柔软,也非常冷静,清晰地看到了一个生命的悲哀和痛。这就是这个作家的深度,胡适所说的“深度”,作家关于人生和生活的智慧和诗意的思考。在所有的情节之外,这是深深吸引我的地方。

 

    这个几乎虚度了一生的老人,在最后的时候,被清新的少女小渔感化了,感到了对失去的一切的疼惜,准备要好好的生活,可是,他中了风,没有任何亲人的他几天后就要离开人世。在几乎是最后的时刻,小渔要离开时,老头摸出了张纸片,是张火车月票,“他示意小鱼收下它,当她接过后,他脸上出现了一种认错后的轻松。” 如果他一直那么坏,那么,没有什么惋惜,可是,不是,而且,他那么穷,那么清醒,他知道了自己失去了什么,他的眼睛里是柔和的,也是悲哀的光。 

 

   小说里有深深的,复杂的人性,有极大的善良和悲悯,是一篇非常好非常好的小说。除了让人有点过于难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