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周老师讲英国美术三百年(一)

(2012-12-31 22:24:31)
标签:

世纪坛

阳光周老师

文明

志愿者

分类: 博物馆系列

                             阳光周老师

 

                 听周老师讲英国美术三百年(一)

     在“阳光周老师”的微博上看到,世纪坛举办的“英国美术三百年”画展还有几天就要结束了,这个展览的时间只有五周,但是,周老师和其他的志愿者已经准备了两年的时间,可以想见展览内容的丰富。

 

     而且,对周老师认真准备的讲解,我都相信它的质量。一共听过周老师三次讲解,第一次也是在世纪坛,听的是秦汉罗马文明展,第二次是世界文明展,第三次是故宫文华殿的陶瓷展,周老师的讲解内容极为丰富,生动,而且,蕴涵其中的还有很多文明高尚的思想,每次听完,我都感到不啻于一次文明的洗礼。

 

     以前国博和世纪坛都有举办过很多次画展,周老师在故宫也有古代书画的讲解,但我始终有点疑虑,对于没有学过美术,没有美术基础知识的人,看画展,听讲解究竟能听懂多少,有多少意义呢? 但是,当我听完周老师三个小时精彩的讲解后,我深深感到,真是不虚此行,仍然和以前的感受一样,是各种知识,文明观念的全方位的收获。我决定,以后只要有时间,一定跟着周老师所有的讲解日程走,把她讲解的所有展览都听一遍。

 

    在讲解过程中,对大家都蜂拥到展品前的现象,周老师总是说:“大家都退后一步,文明就向前一步。”“男同胞都绅士一点,让女同胞上前面来。”周老师就这样,不惜余力地在尽自己的微小的力量,传递着文明的细节。

 

    除了这些,周老师的一些观点我也深表赞同,她认为,孩子的教育不要搞成这样,只要重视美育教育就可以了;她反对恭王府那一套,那完全是封建迷信,这一点我更是有切肤之感,名胜古迹,中华文明的瑰宝,不能为大众传递文明,而宣传迷信推销福字……这些思想在书上,媒体上不难看到,但是,听到现实生活中有人真正地在传播,感受是不一样的。除了这些,民主,文明,尊重普通劳动者,热爱艺术,这样一个现代公民所具有的正确的思想观念,六十多岁的周老师,完全具备。我还记得她在讲印度文明时,最后提到:“印度在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的精神下,终于在1947年取得了独立。”也是一种在她那个年代的人不容易具有的一种反暴力反红色的一种思想。就在这次讲解的最后,周老师说了一句非常好的结束语:“我们看到,每个国家的道路都是在走向文明,走向民族,走向艺术。”说得很好,画展和许多展览一样,除了增加你的艺术修养知识外,还能开拓你的视野。

 

    周老师的语调抑扬顿挫,讲解方式十分丰富。我能知道,这背后付出了多少劳动,做过讲解或者教师的人都会知道,如果你没有丰富的知识贮备,没有极为熟练地的准备,你都讲不太好,一般的熟练都不能在公众面前良好地发挥,必须要极其熟练,你才能在临场发挥自如。

 

    她极其敬业,在需要对比,或者涉及到其他作品时,她经常拿出随身的文件夹,找到她事先准备作品。每一幅作品之间的过渡语,她都尽量用生动的方式,在讲到萧伯纳的雕像时她讲:“大家都知道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谁吧?那么,1925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谁呢?我们大家转身看……”

 

     对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这样一场讲解下来是不轻松的,而且,他们每周,不只是在一个博物馆做讲解,周老师就在故宫,国博都有定时的讲解。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是志愿者,是没有任何报酬的,而周老师,大概已经做了十年的志愿者。这是高尚的行为。很多人成天在那儿说自己是知识分子,思想者,可是,究竟有到少人因为他的思想而受益,我们不知道,但是,每次,我都看到很多的游客跟在周老师后面,倾听周老师的讲解,在文明的大厦面前,周老师所做所为也许是微小的,但是,她在亲手播撒文明的种子,这样的种子,发芽的几率一定比辗转传递的种子大。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周老师对各种艺术形式,文学,历史,及各种文明的元素都熟谙在心,在讲解中,真是信手拈来,让文物和艺术作品都焕发了新的光彩。那种和谐,那种流畅,那种与你过去似曾相识的知识的交融,都增添了你对文明的敬仰,对知识的渴望。这张照片是讲解结束后,年轻的游客向周老师请教问题,我也一旁倾听,如果有人那时给我拍照,那张照片就该叫做“尊敬”,我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对周老师的尊敬。

 

   每次在博物馆的展厅里,在那安静的气氛,柔和的灯光里,我的心都有种莫名的激动,那该是种既炽热又安静的,无法与人述说的欣喜。我也终于理解了《金蔷薇》中的一句话:“我还是个青年时,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内,第一次觉得做个人是幸福的,并且懂得了人怎样才能成为伟大的人,成为好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