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坛书市又开始了。找包的时候,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挑了大的双肩包,取出了一千元钱,带了瓶水,进了地坛公园,看见有人是拖着带着轱辘的箱包来的,就不再就得自己怪异了。
已经没了刚来北京时去书市的疯狂。直奔三联。三联的五折书,怎么都觉得合算。最初的时候,还不是那么热衷三联,觉得有点晦涩。后来,还是慢慢喜欢上了它,当然,还是从这五折书上开始喜欢的。不管什么题材,都是端庄雅致的,历史,社会,美学,都是人类在精神领域里踏实庄重的脚步。尽管还没有读,已在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敬畏。
选了很多。还有很多是自己有的,但是,看到那简朴端庄的版本,真是恨不相逢未嫁时。孙犁的《书和梦》,藕荷色的硬皮片配上那淡雅的文字,还是买了一本,总有人喜欢它,妹妹,好友……《万历十五年》,红色的硬皮封面,十分精致和整洁……只是已经有了,是当年小友远远送的。
出了三联,没有去太多摊位,人又多,书又烂。又去了旧书摊,好久没有买旧书了,现在新书版本很多,旧书的优势已经不多。但还是发现了该买的,就是市面上已经不多见的苏联当代小说。我还是喜欢苏俄文学的生活气息和理想主义,相信他们永恒的文学价值。买了一本《当代苏联中短篇小说选》,扉页上扣着“国家农业委员会”的红印章,书里还插着当年的借阅卡片“武学刚,借出日期,3,26日,已还。张均选……这是从国家农委图书馆下架的,当年借书的人,是否还保持着读书的爱好,是否还记着书里的文字?那个远去的时代,是幸福的,还是落寞的?
旧书的摊位很多,很多是旧得有尊严的,包着玻璃纸的,那是些老的版本,不知是从单位的图书馆来,还是从一些已经离开人世的学者的书架上来。有八十年代的各种简陋的版本,也有简朴和有尊严的版本,
走着走着迷了路,再找三联,费了好久,已经是下午了,里面的人跟多了,挤不到前边去。天热,脸上淌着汗,人们的身体散发着热气,可是,还是在里面专注的找着。都说严肃的书籍不好卖,可是,书市的三联书店永远是最拥挤的,每到这时,我的心都非常感动,拥挤的人群中,哪一个我都不认识,可是,看到他们,我甚感安慰,在物欲横流,繁华迷眼的都市,我和他们在一起,我的心和他们的心在一起,不离不弃,永不孤单。

罗列书单无它,为和自家好友,姐姐,妹妹共勉:
《王蒙谈话录》
《老子十六讲》(王蒙)
《三生影像》(聂华苓)
《将饮茶》(杨绛)
《朱光潜人生九论》
《当代小说二十家》(王德威)
《采访本上的城市》
《北京微观地理笔记》
《人性诸项》(刘再复)
《营造之道》
《中国雕塑史》(梁思成)
《铄古铸今》(李零)
《仙骨佛心——家具,紫砂与明清文人》
《旅行箱的故事》
《张大千
梅丘生死摩耶梦》
《目送》(龙应台)
《屠格涅夫散文选》
《丰子恺作品新编》
《化圆为方俄罗斯处女作奖小说集》
《电影》
《艺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