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华园随笔(之六)

(2011-01-14 22:44:14)
标签:

清华

四合院

中西

新林院

咸阳古道

分类: 随笔

    清华园里除了古旧典雅的欧式建筑,很有特点的就是一些平房小院,最优美典雅的该是著名的工字厅,校长办公室了,这样的四合院不用多说,一看便知资历品位,门上的字还是咸丰所写.原来很多名人住过的古月堂现在是学校总务机关.


            清华园随笔(之六)


     清华园还有很多小院.去二校门时,经常要路过.那是几个灰砖小院,有一个是人才交流中心,朱红色的门上的小小的铺首打动了我.它比狮子更适合平民的住所,狮子是外来的东西,又有点皇权的威严,而这小小的兽头轻灵机巧,既有意趣,又点到为止,既有艰难险阻的沉重,又天真质朴,富于浪漫的一面,反映了华夏一族从远古走来的心路历程.而且,有实用的功能——它的嘴里含着门环。一个是纪念品销售中心,这是个四合院,北院里售工艺品,明信片等,南院售运动动衣,东厢房前放着自动售货机,可以用零钱投币卖饮品的.院子扫得干干净净,中间是株秀美的玉兰树,透明的绿荫下,围树摆放一圈各盆花.看过很多种商店,但是,还没有看到这种既传统又现代,既雍容又内敛的商店.旁边的几个院子,还有城市管理大队海淀支队清华分队,养老公寓,连那边的派出所也是在这样的院子里.

 

    这些传统的四合院没有被学校里的高楼大厦代替,甚至委以重任.那些相对陈旧规格不高的院子也没有被一味淘汰,而是本色地物尽其用.既没有铺张,也很好地保存了民族特色.这和清华的最初的精神是相承的。想起带团时住的三环外南方人经营的宾馆,门前是仿罗马的圆柱,门厅里是一个硕大的吊灯,走廊里铺着大红的地毯,但是,房间是简陋的,洗漱用品十分粗糙,水龙头和马桶都是长久失修的样子,那种粗鄙和攀附,和清华园的中西兼容,雍容自信,呈鲜明反比.
                                 


            清华园随笔(之六)  

 

    骑车去往南门的时候,有很多次拐弯的机会.我很少走到最西边的时候再拐,那边是清华新林院的最西边,马上要到清华附小了,平时的时候,有点人迹冷清的感觉,人,总有种躲避冷清,向往光明和热闹的本能吧.

 

    最西边有个小院,新林院8号乙,直到它改成了咖啡馆,我才知道,那就是林徽音和梁思成的故居.他们在那里度过了8年岁月,直到林徽音病重住院.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方案都在那里诞生,这些年,人们对他们的议论是沸沸扬扬.不管怎样,我想,都是对他们的一点留恋和惋惜吧.林徽音1953年英年早逝,梁思成在文革中郁郁而死,1972年和新夫人合影时已是老态龙钟. 连那被年轻的母亲林徽音称为"人间四月天"的梁从诫于去年作了古.

 

             清华园随笔(之六)  

 

   新林院大概是1946年建成的,很多知名教授当初曾住在这里.如今,这里的房子仍隶属于学校,分给了一些教工.刚来这里租住的学生,总是感到这里安静简陋得象个乡村,不敢相信这里是清华.小院估计是重新整修过,但也光影树荫,窗子的格调中看到她原本雅致的影子.

 

              清华园随笔(之六)

 

   这家咖啡馆对面,是一个老年活动中心,再向南,是清华附小的操场,因此,下午的阳光总是没有什么遮挡地射过来,平时小路上的车与人,都比别的路要少得多,走在这里,我总有种"咸阳古道烟尘绝"的感觉.对于思念他们的后人,这里,应该是这样吧.

          
               清华园随笔(之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