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落花时节闻君行——悼史铁生

(2011-01-03 14:03:28)
标签:

史铁生

清平湾

破老汉

同情

八十年代

分类: 随笔

                落花时节闻君行——悼史铁生

   2010年最后的一天,天气严寒.我哪里都不想去,只想在我的小窝里看书,偌大的北京城,引不起丝毫的兴趣.上午,妹妹发来短信:史铁生去世了.

 

   心里一惊,知道他患尿毒症,透析好多年了,但是,这一天到来的时候,还是十分悲伤,百感交集.

 

   最早知道史铁生,应该是1985年,姐姐买了本书,《通往心灵的歌》,是本八十年代作家的传记集.在那里,知道了他是北京人,在陕北插队,坏了双腿,写过一篇小说《我那遥远的清平湾》,里面有个真实的情节:插队时的破老汉,给他捎来过一张贴着纸条的粮票……这篇小说我是过了很久才看到的,但是,一直对这篇小说有神往和思慕.喜欢那个名字,抒情,空灵,淡淡的惆怅,深深的情感.

  

    后来终于看到了,真的好.印象最深的还是破老汉因为自己不舍得给医生送好处,耽误了儿子治病,儿子去世后,一说起来就打自己的嘴巴,史铁生回北京治腿后,老汉卖了十斤小米换了十斤陕西粮票,让人捎到北京……那贫穷而善良的人们,那用血泪浇织的生活啊!写这篇博文前,我又重在网上浏览了一遍这篇小说,读到最后,我的鼻子是酸的.小说通篇都是美好的感情:对陕北农村的热爱,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对破老汉和孙女留小的爱和同情,对生活过的土地的眷恋,乡亲们对作者的同情和关爱,通篇都是人类美好的感情.写出这样的小说,才不枉称为一回作家!还有一点,小说里的破老汉和亮亮妈相好,作者也经常打趣破老汉,可是,没有一点后来陕西作家的名作《白鹿原》里的为了引人眼球的性爱描写的低级之感,《废都》更没法提.这才是作家,能将读者的精神引向一个更美更高的境界的人.那是八十年代的知青作家特有的质素,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学,俄罗斯文学的余韵:纯净的理想主义,对美好人性的渴求,能感受广袤大地上人民的血泪和体温.

 

    后来,又在《读者》看到了他的一些文章,《合欢树》,怀念四十九岁猝然离世的母亲.《好运设计》,充满了命运的哲思.再后来,他写了很多更为深奥的充满了哲学意味的作品,《务虚笔记》《病隙碎笔》,多了,生活繁杂了,我也有点渐渐跟不上他的思想了.

 

    于是,慢慢地,我离他远了,我一步步走进了严酷的生活现实.最后,走进了他生活的城市,却几乎被这个巨大的都市吞没,沉重,自怜,妒忌,各种垃圾情绪都有.真正的从心灵感情上,都疏远了他的那个美好的,抒情的,温情的世界.当然,也偶尔想起他来,去北京站接站时,想起他当年和同学们约定在大钟下集合,去地坛书市时,走到僻静处,就想起年轻的刚生病的他和用心良苦的老母亲.只不过,是点点零星的想法.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不全是,有一点吧,正是年终岁尾,虽不是信心百倍,可是,失落里总有新的希望,总是在新年里谋求自己的进步,这个时候,惊悉他的远走.心里醒悟:他的充满了温情和理想主义的文学生命结束了,充满了人文色彩的八十年代也永远地告别了历史舞台,我的明朗的,充满了梦幻的青春岁月也永远的消失了.

 

   北京城变大了,到处都是摩天大楼,小汽车,年轻人谋划着高薪,房子,出国,到酒吧喝酒,去K歌,对自己的消费"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是个巨大的生机勃勃的世界. 史铁生不是那一代作家里的第一个先行者(陆星儿已经远走),但是,也知道,他们也都会慢慢老去,连同我心里珍惜的他们的理想主义,温情,保守,驽钝,都渐行渐远.还好,听说九零年后的外甥喜欢史铁生的,《我和地坛》,这个温情的世界看来不会后继无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