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 节俭

(2009-12-31 17:16:25)
标签:

粮食

衣服

物质

节俭

新生

分类: 随笔

  

             生命• <wbr>节俭

   年初的时候,和朋友合着开过一段伙,我很快发现,我很象我的父亲:他老人家历来抢着吃剩饭,剩菜,而且自称从不坏肚子。我也如此,有剩饭,从来都抢着吃,生怕她们不吃浪费掉;电饭锅有点粘锅,兑点水,加热,就成了粥,完全可以解决早餐;面条汤里剩了一些肉,晚上炖萝卜时加在里面,没感到萝卜汤有什么异常……看到干干净净的碗盆,只感到妥善解决了剩菜的快乐。

 

   我并没有想到“粒粒皆辛苦”,也没想到父母常说的饥饿的六零年,我只是简单地想,能吃的东西,倒掉了太可惜。细想一下,它们也都有生命,吸收了阳光,雨露,农民的艰辛劳动,来到世上是为我们人类服务的,没有让它们完成自己的生命,是不圆满,不协调的事情。

 

   我一直是食物链的最低端,姐妹们朋友们有不穿的衣服都给我,我的个子又小,所以,不穿的衣服没人送。到北京后,居无定所,一些不穿的衣服也成了负担。记得刚到北京时住的公寓里,经常有些搬家的女孩子把衣服扔在垃圾堆里,不知道那些女孩怎么想的,我想,让曾经和自己晨昏相伴的衣服那样粗肆地躺在垃圾堆里,是件残忍的事情。

 

    无论哪件衣服,无论现在已经过时的,旧的,不喜欢的,不都是我们自己曾经兴冲冲地从店里,市场上精心挑选,仔细试穿的吗?不都给我们带来过穿新衣服的单纯的快乐吗?不都和我们一起度过了很多平凡的,快乐的,悲伤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日子吗?就象我们曾经的恋人,爱人,如果没有过多的伤害,大多人都会真心地祝福对方,多年以后,即使感情的火花早已熄灭,但是,在岁月流转中,你还会发现,对于已经消失在茫茫人海的他和她,你仍然有一丝惦念。这就是缘,这就是感情。这就是旧时小说里常说的“一日夫妻百日恩”中的“恩”,未必有多少爱情,可是,还是有同情,怜悯,疼爱,挂牵,惦念, 所有让人鼻酸的感情。就是因为相遇,因为同行,因为不归路,因为日本茶道所说:一期一会——错过了,再也不能回来。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穿过的衣服。

 

    还有,它是有属于自己的生命的。不管它的样式现在看起来多么地过时,土气,可是,它也是设计师一笔笔设计出来的,工人一针针做出来的,服装店主精心挑选出来,千里万里地把它带回来的,还没有过几日风光,就压在了箱底,真的应该为它可惜,不免想起深宫里的女子黯然的青春:“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因此,把旧衣服洗干净,把它们送给更需要的人。春天的时候,我把我的,连同女孩子们不要的衣服,打成了一个包裹,在网上查到地址,北京地区可以就近寄到太阳村,那里常年需要,我想,北京的富人多,太阳村也许不是很需要,还是挑一个贫困地区吧,后来选中了甘肃一个地方,究竟寄到了没有,并不知道,但是,从寄出那一刻起,心里就感到非常欣慰,贫困的孩子们有了新衣,我的衣服也有了新生,开始了平凡的,快乐的日子……

 

    回想起童年时,包头的大姨经常给我们寄表姐们穿过的旧衣服。打开邮包的时候,可真快乐啊,姐姐要小黑裙子,我要那小花裙子,有时候,还有新衣服!那是用两块灯芯绒做的:前面是红色的,后面是黑色的,估计那时物质匮乏产生的艺术品位,那件衣服成了我那一年过年的新衣服,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但愿,打开我们邮包的远方的孩子们,也能感受我当初的快乐。

 

    平日生活里,我当然也是这样,每一张纸,只要背面还能写字,我就不能扔掉,这不稀奇,听说一些外国大公司都如此;买菜带回来的方便袋,小的套纸篓,大的留着下次用,有点样子的,留起来出门拎东西用,我经常自嘲小市民气,当时同住的朋友也这样认为。其实我心里没有这样认为,我是穷人家的孩子不假,对生活节俭一点,是和经历经济状况有关,但是,也不全是,主要的一个原因,我想,还不是为了省钱,还是一个珍惜,不愿意浪费,愿意把每件物品,每粒粮食都看成有生命的个体,愿意让它们的一生来得尽兴,走得心安。愿意看到这种秩序,这种诗意。不想着物质的归属,只想着质量守恒定律——每件物品来到世间,不管它隶属于谁,它的本质是不变的——它是为人类服务的,即使你不需要,就把它送给他人,你要让它鞠躬尽瘁地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这样想,有的时候,你就会超越自己的立场。自己花了邮费,没有任何收益,但是,你为旧衣找到了生命,为他人带来了快乐;水费不贵,你也付的起,但是,你节约水,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大自然,为了地球。因此,真正的节俭,和穷富无关,而是出自对生命和世间万物的爱惜。所以,世间有了牛根生,有了巴菲特,有了比尔盖茨,他们很富有,但是,也并不奢侈,而且,把多余的财产回馈给社会。我们常说的人文关怀,所涉及的,是对人的关怀,但是,如果扩大到物质,也就是这样的态度:创造物质,把物质看成有生命的个体,善待它,把自己不需要的转送他人,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它实现了自己绚烂的一生,当它被大自然分解的时候,它疲倦又充实,犹如《青春万岁》里王蒙的诗:有一天,我擦完了机器,擦干了汗……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苹果
后一篇:一个人过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