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我一直非常喜欢这句诗。全诗是这样的:
暮春即事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我有那样的体验。春天的上午,阳光和暖,树影在桌子上摇动,恍惚地传来附近学校里孩子们的喧闹声,广播的声音:“谈谈间操的质量问题……”
诗的作者叫叶采。我没有听说过,也没有看过他其他的诗作。他应该是个书生。在和暖的春日,窗前读书,书的内容很可心,优美,隽永,不时有所思,有所悟,读到会心处,莞尔一笑,心情平和宁静,沉醉于书的佳境里。也由衷地喜欢这种宁静的,自在的,象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的生活。不愿走到人群里去,不愿与权贵敷衍,不愿与人无聊寒暄,不愿意……只愿意在自己的世界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书生之乐,千百年来,书生的心是相同的。
尽管也有那春寒料峭的日子,可是,春天还是来了,太阳庄重地,威严地散发着暖意,大地已经信心百倍地看到了自己的新的轮回。春风和煦,树影婆娑,阳光普照。心里也有欣喜,也有希望,只是,还有那挥之不去的淡淡的失落。自己还没老,还有点好胜,还有点不甘心……还渴望“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还渴望走到人群里,与人相知,“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在这烟花三月,这样躲在书斋里,还是感到了有点寂寞,还是感到了失落。
春天来了,轮回了千百年的春天来了,在窗前读书的书生的自得和沉迷中,我还是听到了那一点点的惘然和叹息,一点点流传了千百年的复杂的情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