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始对外免费开放后,旅行社迅速将它纳入了行程。前两天带团去了一次,里面门庭若市,估计过去一年里也见不到这么多游人。尽管身心疲惫,但由于是第一次来,还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圈。看到了一些恐龙化石,辽宁古果——北票出土的“世界第一朵花”的化石,一些标本和图片。但总体还是感到象一个生物教研室,沉闷了些。而且,我一看到动植物种类的介绍就有种眼花,绝望的感觉——它们实在太繁杂了,我的大脑容量实在太有限了,下辈子再记吧……
有一个叫贝林的人捐赠的动物标本展厅,布置得非常别致,模拟了森林和草原的环境,然后布置了一些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我看了看门口的关于贝林的文字介绍,这个介绍和我们平日里看到的人物简介没什么两样:贝林,美国人,1928年出生,出身贫寒,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三次上福布斯排行榜云云。但是,走出展厅后,在过道上,我看到了另一个关于贝林的图片展。我仔细地看了一遍,被这个图片展感动了,在看的过程中,我笑了,也感到了鼻子发酸。
这里有一些贝林早年的黑白照片,照片下的文字说明比较独特,都是以第一人称来陈述的,这使得这些文字有了温情和深情的味道——这是一个度过了无悔人生的人对他往昔时光的回顾。有他和弟妹们的合影,橄榄球场上的风姿(他是队长),婚礼上和妻子一起切蛋糕的情景……一个小男孩的照片下写着:童子军时的贝林,11岁,打橄榄球还稍嫌个小。我笑着看了几遍这张照片,这是一个可爱的充满了活力的小男孩,开始自觉地亲近和人群和团队,开始有梦想,开始向往男人的好品质:力量和勇敢。几个男子的合影,下面写着:孩子们渐渐长大了。看来,那是他的儿子们的合影。还有他和好朋友西班牙国王的合影,他接受一所大学名誉博士的授予……看来,这都是他记忆里的属于他的幸福和珍贵的东西:爱情,亲情,友情,家庭,童年,爱好,社会对自身价值的认同……仔细想想,这也我们每个人最珍贵的东西,它们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还有的,应该是一种清明和井然,一种欣喜和感激。每个诚实生活过的人,在回忆往昔时,都应该是这种心情,略带惆怅,又有甘甜,深情又满足……
余下的,是他创立世界轮椅协会后的一些图片,就是这些图片让我的鼻子发酸。图片下的话都非常简短,但是,我想,那一定是打动过他自己的。一个面带悲苦的老人照片,下面是“一个罗马尼亚中风老人的处境使我产生创立世界轮椅协会的想法”“一个爬着来领轮椅的津巴布韦男子”“一个越南老人告诉我,她本来是想死的,现在,得到了一架轮椅,她想活下去”“一个危地马拉中年男子,他的一条腿必须截肢,可是他不想花费25元的手术麻醉费,我们坚持让他收下”,一个墨西哥男孩,“他说他将会在天堂见到我。”
还有他在中国开展捐赠后和邓朴方的合影。我完全能感受到贝林本人在这些时刻心灵的撼动,他一定感受到了一种大悲悯:是对人类苍生的悲悯和拯救。


在这些图片展里,只有一张和他的商业活动有关,而且,还是与他热爱的橄榄球有关的,是正在建设中的黑鹰队(橄榄球队)。因此,看完这个图片展,对于贝林是靠什么生意起家,究竟在事业上达到了什么样的颠峰,都一无所知。但是,能感到贝林的人生非常符合美国社会的价值观:依靠自己的奋斗成为成为富人,然后用财富来回馈社会。而且,也能感受得到,贝林对自己一生从事的商业和社会活动中,感到最幸福,最有价值的,最值得向他人言说的是就是他创立的这个世界轮椅协会。从这里,他最直接地感到了帮助他人的幸福。如今,为富不仁这样的观点早就烟消云散了,在西方和香港,有太多的富人热衷慈善,用自己的财富帮助他人,回馈社会。我们不是富人,恐怕永远也难以成为这样的富人。但我们可以借鉴的是,帮助别人,让他人更幸福,回报苍生,回报社会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
是的,这个四层楼的自然博物馆里有无数个关于动植物的展厅,但我还是被这个关于人的展览深深吸引了。当然,还是这个展览的内容和形式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我想,这些图片展的策划一定是贝林自己着手做的,只有他知道他自己一生当中什么事情是值得言说的,什么撼动过他的心灵。总之,这个展览给了我很多思考,启示和感动。而且,也感到,在做很多的事情时,要不拘一格。无数个生平展览都是循规蹈矩的,可是,这个展览就很生动地用了第一人称,把自己心灵深处最宝贵的东西,感动过自己的东西展示给大家看,所以,也很容易打动他人。我想,每个观者看完后,除了对贝林的生平有所了解,对生活,对自己都会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