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冯福润住的胡同口站住了,一群孩子在灯下追逐嬉戏……”
我的眼前浮现出了八十年代初的情景,那时电视还很稀少,儿童还不知电脑、电子游戏为何物,还在玩着打仗、逮人之类的游戏……
而今,岁月之河已远远的把这些抛在了后面,不知不觉中,把那个方兴未艾又浸透着贫乏、单调的年代抛在了记忆深处。她——小说中那个去家访的老校长,如今恐怕已是个古稀的老人了,冯福润——受继母冷落的工人的儿子,怕已是一个中年男人,一个孩子的父亲了,是下岗了,还是在开出租车?总之,我想,他不可能是张朝阳那样的风云人物,很可能是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
长癣的冯福润说:“我不想上学了,快点分我工作吧。我要挣钱,自己养活自己,我还能……赔陈美玲一个面包!”
一切都有那个时代的特点:因为继母没让吃早饭,因饥饿而偷吃了女生的一个面包,老师说他将来会成为小流氓……
而如今,无论是继母,还是孩子,这样的事,都已不太可能发生。一切都让我想起那个清贫的、物质不够丰富的年代。
岁月的无情和对生活的感慨漫上了我的心头,令我的鼻子发酸。
而且,我尤为文中的沈校长——坐在冯福润面前开导,请他吃馄饨、让他去交款的人,表现出的善意所感动,尤为作者能深入到这样一个少年的内心而感动。这是一个倔犟的、学习不好的、工人家庭的、缺少母爱的少年做错了事,受到了过分指责后,争取自尊的痛苦而强烈的心声。我为作者的体贴入微,周到善良,为文中所表现的人性之美而感动。静静的夜晚,我的眼泪流了那么多。
这是刘心武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中的小说,遗憾的是,书是从图书馆借的,当我从笔记中整理这篇文章时,书已经还了,小说的名字我没有记住。当然,不是《班主任》,也不是《爱情的位置》。
那是一本咖啡色封面的小书,轻飘飘的,粗糙微黄的纸张,当时我还看了一下它的扉页,0.98元,1980年出版。可是,我在25年后的2005年才看到它,我恨自己的狭隘,也欣慰,世上有那么多美好和崇高的东西,我愿为发现他们而活下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