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邻居来串门,带来了我小学同学阿宝的消息:他抢了一个人的钱,并想置人于死地,现已被关押。
关于阿宝的不争气,我早有所耳闻,还在半年前,我就听说了他把辛苦攒下的一万元血汗钱交给一个相好的小姐保管,结果小姐逃之夭夭的事。但是,看到他已发展到了犯罪,我还是有些吃惊,不禁回忆、反思起过去的他来。
小学时候的阿宝是班里学习成绩最不好,家里最穷,长的最丑的学生,因此,他成了众人嘲笑的靶子,一次他答不出问题,老师说:“你呀,就是咱班的大活宝!”轮到他做前滚翻了,体育老师说:“他还挺胖!”老师分我和他同桌,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又跺脚又摇头,快赶上了一出抢婚记……
对于这些可恶的歧视,阿宝大多不予理睬,他看起来仍是一个正常的好孩子:他有两个住得很近的好朋友,他穿得破烂,但不脏,他喜欢唱歌,常向我借歌本……
但是,后来发生了这样一桩事。一天早晨,我们在教室里上早自习,突然,他的继父凶神恶煞般地冲了进来,把他从座位上拎起来,边用皮带抽他边问:“说,你还骂不骂我了?”他挣扎着,但还是挨了打,“不骂了……”但是这“不骂了”之后仍是一句骂人话。
现在想起来,这是一幕令人心碎的家庭悲剧。阿宝七岁时,生父在辽西乡村一次打井事故中身亡,母亲带着他和哥哥来到了我们这里,嫁给了他的继父——一家工厂的一个最窝囊的临时工。不久又添了个小弟弟,经济的拮据是可想而知的,矛盾和冲突想必也是少不了的。但阿宝身上也的确有了恶的萌芽,看样子已不只一次当面辱骂他的继父了,可是,这是不是因为他在学校里受尽了歧视但不敢发作,而面对木讷的继父就变本加厉的发泄出来呢?即便不是这样,至少也说明他对外界的反应是强烈的,我们从前所看见的平静是畸形的,包含了太多的屈辱。
阿宝那一天的心情一定是复杂的:惭愧、羞耻、悲哀、仇恨……总之,他所承受的应是我们那些孩子难以体会的复杂、辛酸的人生况味,至于在平静之后怎样健康平衡那些情绪,对任何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都应该是件困难的事。然而,阿宝得到的仍是嘲笑,他的那句自相矛盾的讨饶话已成了笑柄,大家不惜在他面前频频引用。
后来的事就不必多说了。他初中毕业后蹬过三轮,打过零工,经济状况虽说有所好转,但与外界的差距仍是很大的。于是,仇恨一定战胜了某些东西,一点点占据了他心灵的主要位置。
同情和愧疚充溢了我的心,上帝没给阿宝一件象样的东西,而我们,这些伴他成长的人,又给过他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