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国历史文化随笔刘备女人兄弟 |
分类: 史海漫步 |
刘备这个人在历史上非常有趣,值得深挖远刨,我觉得他这个人的性情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渐渐有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刘备一生把“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口头禅演绎的淋漓尽致,成也兄弟,败也兄弟,他的身上充满了江湖义气,特别是在称帝以后,更是性格大变,从一个起兵之日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道德楷模渐渐沦落为一个有着极大野心的帝王,而且不再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为了一己私利而致川蜀富庶之地师老兵疲,糜费巨大,倾全国之力东征,遭致彝陵之败,最终导致了蜀汉的难以为继。
刘备若是象他标榜的那样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按照族谱推算,他应该是汉景帝第十八世孙,而汉献帝是景帝第十三代世孙,辈份比他高了许多,所以刘皇叔一说并没有太多依据,真实的可能是刘备据此表明他是末落的贵族子弟,吸引世人注意。刘备其实与贫民无异,与母亲贩履织席相依为命,但刘备素有大志,如同项羽见秦始皇的华盖,直抒胸臆“彼可取而代之矣”,刘备他家的房舍旁有一桑树,高约五丈,时人都以为此树非凡,当出圣人,刘备与小儿嬉戏树下时,曾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什么意思?暗指某一日当飞龙见天,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刘备从小不喜欢读书,喜欢养马斗狗和美妙的音乐,还喜欢穿着各种奇异华丽的衣服,有着典型的纨绔子弟的特征,这也是刘备后来东征西讨,屡战屡败的缘故,腹中墨水少啊。问题是家里很穷,刘备哪里具有这种经济基础?但是有人赞助,他的同宗刘德然有钱,而且此人认为刘备胸有大志,日后一定非等闲之辈,愿意投资这只潜力股。还有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赠其千金,能让这么多人心甘情愿的掏银子,刘备肯定有常人所不能具备的特质,比如刘备心机很深,从小就不多言,但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他最大的好处是善待下人,好结交豪侠,年少之人多依附之,估计同为涿郡人的屠夫张飞就是此时和他交好的,当然还有因杀人而亡命天涯的关羽。能让这两个万人敌俯首听命,刘备的江湖义气自然很值得称道。
《三国演义》里说刘关张桃园结义,视同生死,其实史书上并不认可这种说法,而只说刘备与此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刘备是个半吊子文人,并非善使双股剑,每遭人欺凌时都是关羽和张飞为他出面,刘备一生有这两个赴汤蹈火的兄弟,可见忽悠兄弟的本事是非常厉害的。而且这两人都非常佩服刘备,凡座中人多时,这两人一般自觉自愿的立于刘备身后,两坐凶神恶煞一般的护法尊者,平添了刘备许多威风。刘备年轻时性子还是很躁的,因为平叛黄巾起义,被朝廷授了个安喜县尉即一县公安局长,因督邮(郡一类的督查)到属地,刘备上门拍人家马屁,却吃了个闭门羹,一怒之下捆绑且怒杖督邮,弃官亡命。《三国演义》里把这段公案放在了张飞身上,何其冤也?
刘备的发迹纯属朋友帮忙,当然也因为为人不错,所以江湖上的朋友都愿意帮他,前有赠其金帛的朋友,后有他事业上的贵人,比如邹靖、公孙瓒和田楷等,这些人都比刘备混世早却也都比他实力强,但是随着军阀混战,刘备渐渐与这些老朋友分道扬镳,投靠了更有地盘和实力的徐州牧陶谦和荆州牧刘表,刘备三让徐州的故事家喻户晓,基本上与史实大致相仿,但是刘备谦让徐州更真实的原因是其兵微将寡,担心不能服众,还有一条,徐州乃天下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为群雄所虎视眈眈,刘备不想把自己放在烘炉上炙烤。至于荆州,则是因为才俊太多,刘备难以驾驭,之所以三顾茅庐,据后人考证,也是为了借助诸葛亮在荆州复杂的人事关系,好为自己所用,刘备对诸葛亮的礼贤下士更多是出于现实的需要。
刘备一生中看重兄弟江湖情义,却三弃妻儿,真正表明了其“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人生箴言,第一次弃妻子发生在与吕布的相争中,刘备当时与袁术打持久战,却不料祸起萧墙,吕布乘势偷袭下邳,俘获了妻子,刘备求和于吕布,乞还了家眷。这第一次事出突然,于情于理,还说得过去。第二次,建安五年,官渡之战后,刘备势力越来越大,曹操引军东征刘备,刘备自信满满,不相信曹操大战之后兵贵神速,猛然见曹操引兵来袭,大惊失色,自将数十骑出望曹军,见到曹操兵马仪仗,弃众而逃,自个儿先脚底抹油,溜了,留下了妻子被曹军俘获,此役也遭致关羽被曹操所俘。第三次是在当阳长坂坡,刘备再弃妻子和随其迁移的部曲民众,与诸葛亮和赵云、张飞等数十骑望风败走(赵云救主也是演义版,不足信),曹操大获其人及其辎重。刘备三次弃妻,落荒而逃,真正体现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保命哲学。
这三次弃妻,《三国志》上都有记载,至于刘备的第三夫人孙小妹,即孙权的妹妹,也是政治联姻的悲剧,孙权嫁妹是在赤壁之战后,是畏惧刘备势力太大求图东吴发展所计。孙小妹并未随刘备入川,而是在孙刘两家政治联盟上出现了裂痕时,双方被迫离异的,孙小妹被孙权接回江东,可见刘备这个人对于自己的至亲妻子是从不看重的,在刘备心里,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为了政治利益和保全自己性命,把妻子象一件衣服一样扔来扔去,是三国时期最不称职且窝囊至极的丈夫,从三弃其妻来看,一个连自己的至亲妻子都不能保护的男人,还能指望他佑护自己的子民吗?
刘备的保命哲学和忽悠兄弟的本事天下第一,他成也江湖义气,败也江湖义气。他的两个生死之交的兄弟关羽和张飞,都没有太给他长脸和争气,关羽这个人非常高傲,一般人都不放在眼里,甚至敢于挑战军师诸葛亮的权威,虽然擒于禁斩庞德,但是鼠目寸光,与东吴交恶,最后被俘遭斩,关羽的本事究竟有多大呢?《三国志》里并不讳言,其虽然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是先后两次被曹操和东吴所俘获,而且关羽也并非是为美色所不动的柳下惠式大丈夫,关羽曾数次暗示曹操自己喜欢吕布手下秦宜禄的妻子杜氏,可惜曹操也好美色,终未遂关羽所愿,而是自己把杜氏纳入后室。关羽虽然很忠义,但是其凭借刘备宠信而娇恣任性,最终丢失了战略要地荆州,而使刘备只能偏安一隅,也使诸葛亮从此后只能穷途末路兵出歧山,事倍而功半。
而张飞此人其危害性虽然小于关羽,但是从不体恤下人,刘备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刘备既然知道张飞的致命缺陷,但是做为故主和大哥,却未能帮助其改过,终致丧于小人张达范疆之手。关羽和张飞都是和刘备有过命交情的,现代人言,做为带头大哥,你是怎样约束和管教这两个部下的?明知道这两人一个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一个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这都是杀身取祸之道,却还听之任之和充耳不闻,依关张的强势地位和与刘备的关系,即使诸葛亮也无法挚肘,所以,关张之死刘备实难辞其咎。
刘备打着为关羽复仇的借口和旗号,举倾国之兵东征东吴,此乃不仁不义之举,与其标榜的仁义道德自相龃龉,不仁在于刚称帝仅仅一年多,毫不体恤川蜀民力,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执意起兵。不义在于借关羽之名而坐实自己一统天下的野心,在东征孙权时,刘备可曾想起“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具有蛊惑人心且欺骗天下民心的宣传口号?可见刘备权衡再三的是要想取得天下,首先得一个软柿子捏,而东吴与曹魏相比,更容易欺负,刘备真的是为关羽和张飞复仇吗?(起兵七十万有假,至多十万之众已算倾其所有了)。就算是冲冠一怒为兄弟,这兄弟的江湖情义还是遮蔽了他的双眼,蒙蔽了他的良知,此后的结果彝陵惨败也只能让他含羞忍垢,惭忿而死。抽丝剥茧刘备的兄弟攻略,做人尚可,做为大丈夫和帝王,可谓很不成功,刘备一生三弃妻子,因兄弟而成三足鼎立,也因兄弟而蜀汉由盛至衰,在刘备身上,真正表明了红颜并非都是祸水,而败亡之兆其实都是江湖义气惹得祸这个简单的道理。
新旧《三国演义》演员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