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抄袭与剽窃,为何越演越烈?

(2009-06-17 10:51:11)
标签:

社会

大学

论文

抄袭

校园

文化

学术

教育

杂谈

新闻

分类: 生活随笔

假如你遇到一个小偷,你是将其暴打一顿,还是马上把他扭送派出所?都可能。因为小偷实在太可恨了,这种不劳而获的偷窃会让你多年的心血瞬间化为乌有,更可能让你身无分文下窘迫不堪。然而当你遇到一个蛰伏在网络上或者学术圈子里的偷盗者时,你有可能施展武力或者将其移送有关单位吗?可能性不大。最大的可能是你只能在道德的范畴里予以遣责,甚至连斥诸于法律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因为假如你有这个精力,还不如关起门来做点学问。

 

问题就在这里,一个真正沉缅于学术研究的知识分子,虽然会痛惜他的学术成果被别人抄袭,但是他没有精力或者不屑耗时去做这些无用功,那样只会让藏污纳垢的所谓圈子里的人踮起脚后跟瞧热闹,偷盗者或许连脸都不会红,依然趾高气扬的行走在充满阳光的金色大道上,抄袭与剽窃仿佛已经不再是不学无术的标签,卑鄙者手执卑鄙的通行证,旁若无人熟视无睹的面对纷来沓至的指责与诘问,正如道德只能约束君子而对小人无能为力一样。

 

近些年,关于学术论文涉嫌抄袭的问题屡屡被披露,近日,又从有关媒体上获悉,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也涉嫌抄袭。抄袭之风为什么会愈演愈烈呢?这样的闹剧和丑剧为什么会在高校和学术界层出不穷呢?难道这些有头有脸的所谓功成名就者不知道事情一旦败露,会导致自己身败名裂吗?一个稍有影响的学者,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学术成果,而在这个圈子里,一旦涉嫌造假,基本上可以宣判其人的出局,如此可怕而严重的后果尚且有人铤而走险,就让我很难理解了。

 

堂堂的高校副校长涉嫌抄袭,难道是觉得自己还不够又红又专吗?时下的高校,浮躁而困顿,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人少了,而于红尘万世之中追名逐利的人渐渐增多了,高校仿佛占山为王的水泊梁山,在乎的是圈地运动,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最后等待丰厚的招安政策。现在的大凡有点名气的高校无一不建有新校区,大了去了,连空中飞翔的鸟儿都累得慌,叫跑马场都不为过,可内里呢?假、大、空。关于时下高校的问题,陈丹青教授和张鸣教授等人都有精辟论断,不再赘言。高校教师良莠不齐,高等教育严重滑坡,教师们在意的是职称和银票,在乎的是教授和副教授相当于行政几级?至于学问和成果,不过是芝麻开门的敲门砖,你能指望那些贫瘠的土地上能收获高产的粮食吗?

 

潜心做学问对于大多数学者来说,是一件寂寞又冷清的事情,正如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牙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抄袭显然是一条连弯都不拐的捷径,他可以使你瞬间通往成功的彼岸,让你在鲜花和掌声中满足巨大的荣耀,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不需要太多的成本,虽然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伎俩。还有就是一种赌徒般的侥幸心理,你未必就能发现这点猫腻,在浩如烟海的学术期刊中,能够成功打假的廖廖无几,而能较真的作者更是少之又少,更何况,在学术界,谁又能真正充当西天如来佛祖呢?真假悟空的官司连观音菩萨都分辨不清。

 

学术造假和涉嫌抄袭之风屡禁不止,客观上还在于学术界等级森严而僵化保守的论功行赏政策,所谓登龙有术的“术”,评定职称,业务晋级都要看你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次数和水平,而非真才实学。看看网络上随处可见的论文枪手,你就可以知道这种妖冶之伪风如何愈演愈烈了。除了上述原由,对于抄袭和剽窃,我们国家缺乏学术造假的惩戎机制,那就是一旦造假属实,就下重招和杀手,让你在学术界消身匿迹,永无出头之日。《礼记》载,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师不自尊,连如此神圣的高等学府都泥沙俱下,又能熏陶出怎样的学子来呢?

 

虽然天下文章一大抄,很大程度上来说,我们就是在重复前人说过的话,做过的文,但你得有自己拿得出手的东西,那就是真知灼见和个性特点,比如天下明月和赫连勃勃大王的作品,没有人给他们冠之以抄袭和造假的名声,相反我们会有一种少有的阅读快感和惊奇的心灵感应,这就是创新。而学术界则要求更严,因为很大程度上你是在做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或者是在探索与发现未知的神秘,你是在添补空白和发现真理,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把伟大与罪恶等同起来,你挑战的是科学的权威,是对真理的偷盗,这是人们所不能容忍的。

 

别说你没抄袭过别人的文章,对于党政机关的公务员,可能这个方面体会最深,按照上面的要求,学习有关精神后每一次要写心得体会那都是你自己的原创,不太可能。不过这里面应付的成份比较大。就象我不相信一个人一辈子不做一件昧心事一样,那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把别人的文章改头换面后堂而皇之的署上自己的大名,恬不知耻的在国家权威刊物上发表,那就超出道德所能允许的范畴了。

 

回到辽宁大学副校长陆志杰嫌疑抄袭的问题上来,国内哲学界权威学术期刊《哲学研究》今年第4期刊登了署名“陆杰荣、杨伦”的文章《何谓“理论”?》,其中陆杰荣系辽宁大学副校长,杨伦为北师大在读博士。《何谓“理论”?》一文涉嫌抄袭云南大学讲师王凌云多年前的一篇讲稿《什么是理论》。我怀疑这篇文章背后还有人所未知的原因,那就是学术界的一种人人心知肚明的潜规则,真正抄袭者很可能是杨伦,而陆志杰或许充当了替罪羊,国内的青年学者想在权威期刊上发表文章,不拉虎皮做大旗是行不通的,但陆副校长至今没有做出解释,即使是替罪羊,陆校长也并不冤枉,依然罪无可赦,因为不劳而获是一种人人唾弃的恶习,身为副校长而依附潜规则,仍然应该受到严厉的遗责和制裁。

 

孔雀开屏美丽吗?美丽。但是人们都只看到了美好的一面,而另一面,孔雀则一览无遗的暴露了它那丑陋的让人过目难忘的屁股。诚信,在人们心目中最后一块神圣而洁净的地方陨落,我为高等学府里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而悲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伤痛中的幽默
后一篇:一生中的冤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