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一名大二学生从主教学楼坠下身亡。5月14日凌晨,清华大学一名女生从该校一栋学生宿舍7层坠下身亡。5月14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内的一名大二男生坠楼身亡。5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发生一起女生坠楼身亡事件(事后得知是于丹的女博士)。5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发生一起博士生坠楼事件。此外,有消息称还有几所学校近段时间也发生了个别危机事件。
自杀是个体在感到绝望或无助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自我毁灭的行为。导致自杀的因素很多,但近期发生在自杀者身上的急性或慢性应激事件,常常是促使个体做出自杀选择的诱因。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自杀者在自杀前常常会有一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可能积极、及时地实施危机干预。
对于自杀,普遍存在着大量的误解,事实上有时会被一些假象弄得混淆不清。有关自杀的误解如下:
1.与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诱导其自杀。事实上一般应该和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与一个想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可能使其产生相信的感觉,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一些重大问题,并缓解他们的压力,愿意花时间重新获得控制。
2.威胁别人说要自杀的人不会真正自杀。事实上大量的自杀身亡者曾经威胁过别人或者对他人公开过自己的想法。
3.自杀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事实上从自杀者的角度看,几乎所有采取自杀行动的人都有充足的理由。
4.自杀者有精神疾病。事实上仅有小部分自杀未遂者或自杀成功者患有精神疾病。他们大多数人是处于严重的抑郁、孤独、绝望、无助、被虐待、受打击、深深的失望、失恋或者别的情感状态的正常人。
5.想要自杀的人是真的想死。事实上很多人并不想死,他们只是想要逃离那个令人无法忍受的境遇,大部分曾经想过要自杀的人现在都很高兴他们还活着。他们说当时他们并不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只是想终止自己的痛苦。
6.自杀发生在家族中,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事实上自杀倾向没有遗传性,它是习得的或者是情境性的。
7.想过一次自杀,就会总是想自杀。事实上大部分人只是在他一生中的某个时候产生自杀企图,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要么克服这种想法,要么寻求帮助,要么死亡。如果他们自己能够从短时的威胁中恢复过来,学会适应与控制,就会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
8.一个人自杀未遂后,自杀威胁可能结束。事实上自杀最危险的时候可能是情绪高涨时期,当想自杀的人严重抑郁后变得情绪活跃起来的时候。一个危险的迹象是在抑郁或者自杀未遂后出现“欣然”期。
9.一个想自杀的人开始表现慷慨并和他人分享个人财产,表明这个人有好转和恢复迹象。事实上大多数想自杀者在情绪好转后,才有精力开始做出一定的计划,安排他们的财产。这种个人财产的安排有时类似于最后愿望与遗嘱。
10.自杀总是一种冲动行为。事实上有些自杀是冲动行为,另一些则是在仔细考虑之后才实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