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巴士阿叔”事件看压力的种类

(2007-02-05 11:37:06)
分类: 心理学与生活
       “巴士阿叔”是去年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一个长约6分钟的短片。描述一名青年因不满坐在前排的中年男士电话交谈声音过大,提醒声音小一点反遭中年男士谩骂,阿叔除情绪激动外,还多次粗言相向。此时一位邻座乘客用手机拍下整段过程并上放到了网上。
       “巴士阿叔”一骂成名,各路媒体蜂拥而至,“巴士阿叔”事件除了引发网友的热烈追捧之外,有学者认为“巴士阿叔”对白中的“你有压力,我有压力”道破香港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并指出香港人的压力实在不容低估,而且缺乏足够的空间去宣泄?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压力也是无庸置疑的。
从“巴士阿叔”事件看压力的种类
那么什么是压力呢?压力又分为哪几种?
       如果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应当是一种经验到的东西,它无法抛开主体而单独存在。假如一个事件发生了,但主体对其漠视,毫不关心,或已经意识到刺激的存在,但认为不值得认真对待。这时,压力就无从谈起。所以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其中最有临床意义的是按强度分类,按压力的强度可将压力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各类生活事件,这些事件,是人们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如:入学考试、完成困难的任务、遭遇从未经历的事情、恋爱、婚姻、就业、失业、亲人亡故、迁居、旅游……等等。如果我们在生活的某一时间阶段内,经历着某一种事件并努力去适应它,而且其强度不足以使我们崩溃,那么我们称这时候体验到的压力为一般单一生活压力。
       经历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对于承受人来说,其后效不完全是负面的。在适应这类压力的过程中,虽然付出了许多生理和心理的资源,但是只要在衰竭阶段没有崩溃,并且没有再发生任何事件,那么,承受人在经历过一次压力之后,会提高和改善自身适应能力。以往有许多研究证实,经历过各种压力而未被击垮的人,可以积累许多适应压力的经验,从而使他有利于应对未来的压力,这正像通常所说的“吃一堑,长一智”。
       有一项调查结果很有趣,当受调查者在体重、基因组成、地理位置等条件都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对自幼受到压力的成人与自幼处处受到保护的成人相比较,其结果显示,前者的身高比后者平均高出2.6英寸,认知的发展也获得了更多的强化。人们的日常经验也可以证实,自幼处境困难的人,成人之后,更能吃苦耐劳,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相对较高。
 
二、叠加性压力
叠加性压力有两类:
1、同时性叠加压力。在同一时间里,有若干构成压力的事件发生,这时,当事者所体验到的压力称为同时性叠加压力。俗称“四面楚歌”。
2、继时性叠加压力。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后继的压力恰恰发生在第一个压力的第二阶段或第三阶段,这时,当事者体验到的压力称为继时性叠加压力。俗称“祸不单行”。
       叠加压力,是极为严重和难以应对的压力,它给人造成的危害很大。有的人可在“四面楚歌”中倒下,有的人在衰竭阶段能被第二组压力冲垮。
 
三、破坏性压力
       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压力,包括战争、大地震、空难、遭受攻击、被绑架、被强暴,等等。 人类在实际生活中,此类压力并不罕见。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心理学家就发现了所谓“战场疲劳症”,患有这类疲劳症的人,出现“心理麻痹”,对外界反应减少,情绪沮丧或过度敏感,失眠、焦虑等等。越南战争之后,人们将这类“战场疲劳症”纳入所谓“创伤后压力失调”(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
       经历极端压力之后,心理症状是多方面的。情绪方面以沮丧为主,常因战友战死而自己获救产生罪恶感,易激惹,暴怒,同时伴有攻击行为,与亲人变得疏远,对当时的记忆丧失,长期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等。
       除战争而外,尚有其他强烈的破坏性压力能造成PTSD。如女性被强暴后变得呆痴,记忆丧失,回避社会活动,失去安全感等等。
       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于PTSD,这类情况被Lifton和Erikson称为“灾难症候群”(Disaster Syndrome)。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
1、惊吓期。这一阶段里,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就像通常所说的“失魂落魄”的状态,事情过后,往往对事件不能回忆。
2、恢复期。在恢复期中,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这与通常所说的“后怕”相仿。在此期间,受害者常常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遇,正像电影“祝福”中祥林嫂的表现。
3、康复期。在康复之后,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对破坏性压力造成的后果,心理学干预是必须的。早期的心理学干预主要是通过催眠暗示来解除心理障碍,到后来,发现让受害者在社会中与健康人一起工作,或者让PTSD患者与其他类型的受害者共处,对缓解症状比较有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