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选民证:选民意识的觉醒

标签:
选民证选民意识人大代表 |
分类: 文学人生 |
我不知道以前是否有拿过选民证,亦或者有选民证大家都不在意,然而,今年“人大代表”选民证的郑重颁发,还是让我有了许多欣喜。自从今年李承鹏声明要以“独立候选人”参选人大代表以来,各地参选人大代表的热情似乎被唤醒,每位中国公民内心的选民意识也如在漫长的冬眠以后逐渐复苏了。因此,当昨天下午学院召开紧急会议,老师们领到“选民证”时,很多人都说:“这还是第一次拿到这东西呢!”陌生、新鲜,就是人们拿到这张选证明证时的直接观感。
http://s10/middle/4bae4c844ac64fab1ce29&690
我以为,这张选民证的重要在于它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渐趋成熟不断规范和走向制度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往几年,我们似乎也参加过选举,但都是简简单单的投下票就结束了。事先的动员工作虽然也颇为充分,但有些必要的环节就是“选民资格”的确认方面,又确实少了些严谨。而“选民证”以明确的形式让每位成年公民都认识到自己已经是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选民”了。
当然,目前可能还有很多老师没有拿到“选民证”,所以我在这里有进行适当说明的必要。前天下午,学院办公室主任在公共邮箱里给全院老师发了封紧急会议通知的信,信的内容大概如下:
各位老师:
根据学校紧急通知,明天(周四)下午2:30学院将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部署白云区人大代表选举工作,请老师们务必准时参加。
在刚接到会议通知时,我也没在意,也当是一个不过流于形式化的宣传动员大会罢了。而且,这会议通知确实发得太“紧”太“急”了。我不免心里想,公民行使“选举”的政治权利是何其重要,怎么能提前一天才发出紧急会议的通知呢。但转念一想,这也情有可原,毕竟,我们社会的民主实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组织者没经验,普通民众也没经验,也大多不知道自己竟然是选民,竟然有选举权,所以这紧急会议通知,也可以说是我们的社会民主政治正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典型体现,因此,心底里对此也相当体谅了。
紧急会议通知虽然发得晚,但部分到会的老师积极性却很高,大家议论纷纷,几个老师还认真的说,要在退休前去竞选人大代表的政治理想!其中有好几位老师都是从五六十年代和文革中走过来的,他们竟仍旧保持了高度的政治热情,这真是难能可贵,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日渐开明、宽松、进步的标志吧。
在动员大会上,我们首次收到了这小小的“选民证”,心里不觉倍感温馨,我们的选举工作确实做得越来越好了。在解释选举程序时,党委书记还向我们讲述了今年我校一名热心的大三学生准备竞选人大代表的感人事迹。这位大三的同学通过微博群联系了上千名有选举权的我校选民,以联名推荐的方式准将自己作为“独立候选人”的资格准备竞选人大代表,这在我校历史上实属首次。
当然,书记也解释了这位大三同学最终不能参选人大代表的原因,是一因为本选区考虑性别比例的原因,需要有一名女性代表候选人,另外该学生已读大三,如当选人大代表,任期是五年,他实际上只能作一年的学生人大代表,另外在选举人信息上,也有填写疏漏或失误处,比如填学历和学位栏,误填了“本科”和“学士”,更准确的填写应当是“在读本科生”。最后,该位同学在最后申报“独立候选人”资格时似乎也过了8月14号的申报期限。
我们书记的解释也都是以选举法为依据,这颇让人欣慰,这说明我们这个社会的选举政治和尊重宪法和法律也逐渐开始深入人心。我们的党委书记、普通党员、普通公民都正在依据宪法和法律以争取着自己的政治权利,或维护着他人的政治权利。这怎不让人倍感欣慰。而且我们的党委书记颇为考虑着作为知识分子的教授和学者们的地位和尊严,就是各位老师也不一定拿选民证,而可以在规定选区即学院会议室,在规定时间进行投票。
然而,从我个人感觉来看,这届意义重大的人大代表选举,仍旧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除了有一位我校人大代表候选人曾经通过公共邮箱以宣传自己以外,另两位候选人还未以任何形式宣传自己,这让选民和候选人彼此并不熟悉,而且候选人的推出,也应该是在充分的竞争和选举中让该选区的选民有一个逐渐熟悉和接受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目前仍旧是缺失的。
其次,学生参选学生代表的法规还不明确,如果以学生当选代表后不能完成人大代表的5年任期说,那就任何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都没有资格以学生代表的名义参选人大代表,因为一般情况下学制最长的大学本科也不过是四年。当然,也有特殊情况,那就是医学本科可能长大六七年,如果这样的话,就只有学医的本科生有资格竞选人大学生代表,而这似乎绝大多数成年在读大学生都被排斥在候选人的资格以外。
最后,在选举投票的程序上,还可以更为严谨,虽说尊重知识分子尊重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的所在。虽然说,我们这个社会只有每个人都享受了充分的教育都养成了尊重知识的习惯,我们的社会就会更文明和进步。然而,对于恪守严谨的程序,却是对知识和教育的最大尊重。因为通过知识教育而启蒙的文明社会就是重视程序和法治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