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周易国学科学周易玄东方西方中医文化谈天说地休闲 |
分类: 谈易录 |
第二节
三三方阵皆纵横斜维持平衡合数均为15,但其变体则有两种不同:第一,是5数均不在中宫。第二,在斜位没有完全维持平衡总有一方或两方数字发生多于15或少于15之数。
从现代社会来看,洛书也有多方面的用途。在数学上,可用于一笔作几何,统计自然数,几何级数解析等等;在军事上,可用于排兵布阵,布署兵力等;在音律上,用于确定律吕长短大小、计算音量;在医学上,用于显示气血的升降,营卫的周流情况;在自然现象上,用于掌握宇宙事物的阴阳平衡。国外学者,也运用洛书的数理知识于组合解析学、位置解析学、电子回路网、电脑、电机自动控制系统等方面。
从古代天象之学来看,洛书四十五数者,即天周三百六十度的八分之一,也即天周一象之半。由于古人在观测天象方面,只能看到天半以上,地平以下人目不能见,必正立而待之,故以洛书四十五度之角,以测天周三百六十度之全,故方圆斜直之法无不尽用。
6.洛书“三五归一”
《周易参同契》有“三五归一”一语,是指坎离相交,三五归一,能量流有阴阳配合,具体说是反映洛书的一种数理组合。根据上述洛书图案,洛书东方的三加上南方的二等于五;北方的一加上西方的四也等于五;洛书中间还有一个五,合起来就是三个五,故名“三五归一”。现再引证宋代方士张伯瑞的《悟真诗》,有助于说明这些问题:
“三五一部三个字,古今明者突然稀。
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
戊己自居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
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机。”
本文只取“东三南二”、“北一西四”、“自居数五”三句话,则“三五归一”的数理就不解自明了。
河洛之数,不仅各成体系,而且互相关联。
如《易拇》就以图之方圆论河洛关系。如说:河图方中藏圆,圆中藏方。因河图外方而内圆,共五十五数,以中央之十点作圆布,如太极之形,内藏五,外围四十数分布四方成方形,此即方中藏圆,圆中藏方之象。洛书外圆内方,一三七九等数在外围成圆形,二四六八等数在内成方形,中央藏五,共四十五数。
河图和洛书之数共为100,列为平方,每方为10,用斜线对角分之,则河图得55数,洛书45数,这反映数理之自然,所以古人说河图和洛书相为表里(见图22)杭辛斋在《易楔》中指出:“河图为体而中有用,洛书为用而中有体。”“河图之六合一为七,七阳也;二合七为九,九阳也;三合八为十一,一阳也;四合九为十三,三阳也;五合十为十五,五阳也,总数五十有五,六阳也。洛书之对位则皆阴也,一九合十,三七合十,二八合十,四六合十,总数四十,皆阴数也,而御之以中五,皆纵横上下交错,无不为十五,总数四十五,皆阳数也。”就是说河洛的数都有阴阳,但最终都变为阳数,是说数理是发展变化、无穷无尽的。
39、太极
什么叫做太极呢?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来知德说:“太极者,至极之理也。理寓于象数之中,难以名状,故曰太极。”孔颖达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庄子说:“大而无外,谓之大一;小而无内,谓之小一。”杭辛斋说:“立乎在地之先,超乎阴阳之上。”近代亦所,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至于太极图象,则有很多传说,一是周敦颐本华山道士陈希夷无极图而绘成太极图,那么陈希夷的无极图又从什么地方来的呢?有人推论老子西出函关,即陕西函谷关,或许由此流传下来。又说宋代学者朱熹。因到晚年还未见到这张太极图。听闻人说流传于西蜀的民间,乃嘱朋友蔡季通入蜀寻访,果真得于一位隐者蔑首酱翁之手。清代胡渭《易学明辩》记载这件事说:“自种放以后,儒者受此图,皆有所变通恢廓,而非复希夷之旧。唯蜀之隐者,得其本真,私相授受,以为丹家之要诀,蔑首酱翁之流是也。而朱学博洽,亦不得见,必嘱季通入峡求见之。”实际朱熹见到了这张图,但对图的原理,始终没有彻底弄清,觉得这是他终生遗憾的事。朱熹有题袁机仲校《周易·参同契》后说:“予顷年轻行顺昌,憩萯筜铺,见有题‘煌煌灵芝,一年三秀,予独何为,有志不就’之语于壁间者,三复其词而悲之,不知题者何人,适与予意会也。庆元丁巳八月七日,再过此处,旧词因不复见,而屈指岁月,忽忽四十余年,此志真不就矣。道间偶读此书,并感其事,戏题绝句:‘鼎鼎百年能几时,灵芝三秀欲何为?金丹当晚无消息,重叹萯筜壁上诗。’”从上述朱熹这些语言里,表达出了他未弄清太极之理的惆怅心情。朱熹时年六十八岁,又两年他便离开了人间。
太极图是研究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图象,它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在内,所以,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模式,是科学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