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周易国学科学周易玄东方西方中医文化谈天说地休闲 |
分类: 谈易录 |
二、体裁形式
诗歌
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诗歌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易经》是诗歌的雏形,也影响了诗歌的创作,给《诗歌》起到了一个形式上的参考作用。“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曰不食”,意思是说“光明熄灭了,小鸟垂下翅膀,君子前行,三天没吃东西”,这就是诗歌似的卦爻辞句和精华格式,是后人抒写《诗经》三百篇的源泉。
散文
散文是把一定的可思可想的素材组织起来,通过描写、叙述等手段,以接近口语节奏的散行文句,表达一种情思。
《易经》是散人的萌芽,先秦时代的散文体,几乎就是《易经》文式的翻版。《周易》中“鼎”卦的四爻爻辞为:“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意思是说:“鼎有三只脚,其中一只脚断了,鼎因为失去重心而倒在地上,把里面的汤溅到了王公大臣的身上,场面极为尴尬”。这就是一种散文似的表现形式,语意明确,句子完整,富于变化,以象喻物,这与散文即简洁又寓意深刻的意境完全相同。
寓言
寓言是含有讽喻和教育意义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其表达方式或借古喻今,或借物喻人,或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皆透过具体浅显的故事,寄寓深奥的道理。
《易经》是寓言的胚胎,战国时期很多文学家的寓言协作都是以此为基点。“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意思是说“一头公羊自恃身强力壮,贸然朝篱笆撞去,结果双角被竹片卡住,想退却退不了,想进也进不去。”这就是一种寓言似的表达,用最简短的句子,叙述一个最微笑的故事,并把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看法寄寓在字句里面。
小说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
《易经》是小说的范本,后世很多小说作家大都延续着《周易》中的故事叙述方式。《周易》中的“未济”卦的四爻爻辞为“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意思是说:“有个人叫做震,他用3年的时间打败了鬼方这个国家,从而受到了大国的奖赏”。这就是小说似的讲解,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环境复杂,人物之间还有矛盾冲突。
三、本身色彩
对偶工整的字句
《易经》之文讲究对偶工整的字句,尤其在《易传》中对偶的应用比比皆是。对偶是说:“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
在《易经》的“系辞”中说:“天尊地卑,乾坤位矣。卑高以称,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兮,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第一句、第二句和第三句,即“天尊地卑,乾坤位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第四句和第五句,即“方以类聚,物以群兮,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运用的修辞手法也是对偶。
押韵谐和的词语
《易经》之文注重押韵谐和的词语,在全书中有诸多押韵、换韵的现象。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所谓韵部,就是将东、同、中、虫、戎、嵩、弓、融、雄、穷、冯、风、隆、空、公、鸿、聪等皆属于同一韵部。换韵也叫转韵,是由一个韵部转入另外一个韵部的意思。
在《易经》的“彖传”中写道:“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碰,乃与类行。东北丧碰,乃终有庆。安贞之言,应地无疆”。从文学词韵的角度说,这段话共有十处押韵,即“生、疆、亨、疆、行、常、朋、行、朋、疆”,也有换韵,即“元、天”,这样的一段文字,用古语读起来是相当美的。当然,这其中有些字的读音与现代是不同的,如古语中“亨、疆、常、行”等字都通押同韵。
文字精练的技巧
《易经》之问善用文字精练的技巧,使得文词字句的排列行文既好看,又有美感,而且词句简练。
《乾》卦的爻辞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大家都是很熟悉的,它的意思极其丰富:天行,是说天体的运行、上天的道理、天道的规律,也可以说是我们外部的大环境的变化;健,是指康健、刚健,向前奋发的态势;君子是说有责任心的人,积极上进的人,也可以说是位居上位的人;自强不息,是说我们本身要主动努力,并且要对这种前行的新年持有执着的态度,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刚毅永恒,直到目标实现。由此可见,原文的用字虽极其精简但意思详细,还有着很深的哲理,这也只有中国古代的汉字可以做到,而西方语言是望尘莫及的。
取象优美的表达
《易经》之文强调取象优美的表达,书籍中的字里行间蕴涵着取象喻物、抽象变化之美。
《易经》中的卦象和爻象都是对自然事物的一种类比、模仿或反映。比如基本八卦的取象“乾为天,兑为泽,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坤为地”,每一样都是自然景物或自然现象,这些都特别富有抽象的表现之美和天地万物的形象之美,从而达到由物取象、由象喻情的目的。
修辞手法的运用
《易经》之文强调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行文的词句以及整体文章更加有力、精简、完美。
比如“呜呼、嗟呼、矣、也、呼”、“夫《易》何为者也”等感叹和设句的词句设计;
比如“其称名小,其取类也大”、“乾为天,为刚健,为骏马”等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使用;
再如“谦谦君子,生生之谓易”、“大哉乾元,至哉坤元”等类迭和倒装的方式表达。这些多种修辞方法的交相混用,让《易经》增添了极强的文学性。
《易经》对诗词的影响
诗词,是中国文学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从最早的诗词总集《诗经》到后世不断发展辉煌,直至唐诗宋词的颠峰,都脱离不开《易经》的启示和影响。几乎中国历代的所有诗词大家具有非常好的《易经》功底,比如举世皆知的大文豪苏东坡,不但精通《易经》数理,并且还著有《东坡易传》。
《易经》的“阴阳辨证”是中国诗词的骨架,《易经》的“天人合一”是中国诗词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