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老城
美游系列,值此收篇。美国之大,即便住上十几年,也未必能走遍,就像我们在中国呆了多半辈子,你敢说哪儿都去过吗?所以来美国,并无什么计划,客随主便,亲友和孩子们安排什么,我就去看什么。无论在哪儿,对不曾见过的一切风景事物,我都有兴趣。
由于季节,彼时全美多地遭暴风雪袭击,所以割舍东北部,奔波40多天,只跑了西南角5个州10多个城镇。所到之处,管窥一斑,无不感受到这个全球头号大鳄的强悍、有序和财大气粗,眼中多是一派生机,所谓经济衰退,好像很有些雷声大雨点小。
想起一段往事。30年多前,我曾迷恋进行曲,将一盘录有25首通俗名曲的磁带,反复听熟,其中有《土耳其进行曲》、《轻骑兵进行曲》、《匈牙利进行曲》、《威廉·退尔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费加罗婚礼进行曲》等,印象相当深的就是《星条旗永不落》——一首情绪热烈,颇有鼓动力的乐曲。
进行曲是古典音乐中一个体裁。美国作曲家、军乐指挥家约翰·菲力浦·苏萨的代表作《星条旗永不落》,创作于1897年(另一说1896年),是一首管乐合奏曲。尼克松总统1972年首次访华期间,乐队曾经演奏《星条旗永不落》。这首充分发挥管乐表现力的进行曲,由此被更多的中国人所熟悉。我大概也在那个年代,第一次听到这首乐曲。
常有人把苏萨这首《星条旗永不落》,与美国律师弗朗西斯·斯科特·基作词,英国作曲家约翰·斯塔福德·史密斯作曲的美国国歌《星条旗》搞混。《星条旗》或译《星条旗之歌》,也被译作《星条旗永不落》。其实,管乐合奏《星条旗永不落》是一首“国家进行曲”,而有歌词的《星条旗》,才是真正的美国国歌。
关于《星条旗》的创作,广为流传的说法是:1814年,英国舰队昼夜炮轰位于巴尔的摩市东南的麦克亨利堡要塞,美国律师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目击了猛烈的炮轰过程。在炮响一夜之后,第二天早上,律师惊喜地看到,星条旗依然在要塞上空猎猎飘扬,于是写下一首诗《星条旗》,后被英国人史密斯谱曲广泛流传,1931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为美国国歌。
有一部同名电影《星条旗永不落》,2007年5月在美国上映,讲述了从伊拉克战争中执行任务回国的几个军人的故事。和所有这类题材的美国大片一样,它彰显了即鲜明又很难准确诠释的“美国精神”。在美国行走的日子里,常常想起《星条旗永不落》的旋律,似乎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和感受到了这种“精神”。也许正是“美国精神”,培育了今天的美国。

从洛杉矶前往圣地亚哥,沿途可见多处军事设施,这是一座雷达站(车拍)。我无意评说美国是什么样的国家,事实上,作为当今地球上的“霸主”,无论欧盟、俄罗斯还是中国,以及什么其他力量,至少在目前,都无法与之抗衡。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训练场地,就设在公路旁(车拍)。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强势,和由此而产生的巨大影响,不言而喻。

公路旁的军事设施(车拍)。同时,美国人的负面形象,似乎也远高于他们自己的感觉。比如,欧洲某媒体“最不受欢迎游客”的调查,美国人竟盖过中国人的风头,荣获第一。

山上(左侧)的大斜坡,据说运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装甲车训练(车拍)。对地球村这位老大,各国列强,要么充当盟友,要么打打嘴仗,没人愿意和它真干。

圣地亚哥港(车拍)。1542年始建港口,1769年为西班牙军事要塞,1834年归属墨西哥,1864年为美国所有。

圣地亚哥港船只密集,桅杆林立(车拍)

港口于1920年建成美海军作战基地(船拍)。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基地从夏威夷撤出后,曾做为指挥中心,后为美军西海岸司令部驻地和珍珠港的后方基地。1980年后为美国海军第3舰队的主要支援基地。

军港停泊着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核潜艇以及医护军舰等,展示在游客面前,像一座巨大的海上舰艇博物馆(船拍)。

军港也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的大本营(船拍)





两艘现役航母,尼米兹号(CVN-68)和雷纳德·里根号(CVN-76)航母目前均以圣地亚哥港为母港。图为CVN-76“里根号”航母,68号出航了,无缘一见(船拍)。

退役的航空母舰中途岛号(CVB-41),也停泊在港口,作为航母博物馆向公众开放。这艘航母于1945年3月下水,参加过越南战争和1991年的海湾战争(船拍)。

据史料载,中途岛号航母曾创造过多项第一:美国第一艘具有飞行甲板装甲;第一艘起降喷气式战舰以及第一艘发射导弹的航母,是当时唯一能起降核打击飞机的航空母舰(船拍)。

港口停泊着的其他船只(船拍)





以上均为船拍

著名的“胜利之吻”巨型雕塑,矗立于圣地亚哥港口。很多年轻的恋人都喜欢在这里“模仿秀”,这一对很有趣,男女角色置换了!

据说这是巴顿将军在发表胜利演讲


聆听者,经历了二战的士兵

纪念墙上,镌刻着二战期间太平洋舰队牺牲的舰长的名字

�
海军名将克里夫顿·施普拉格的半身铜像

人无论生在哪里,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