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老城
展览是几个月前看的,字也是早敲出来的,前一段忙着发游记,把这篇忘了。不过,既然写了,还得“面世”,免得浪费资源。最近出门少,没得写,正好拿来充数。
不懂毕加索,但画儿还是要看的。国博经常有不错的临展,《毕加索:沃拉尔系列版画》,4月27日结束。我25日前往,总算没有错过。此展可以拍照,选拍了十几幅,算是给自己的记忆夹一枚书签,以后至少能想起来,见识过这位西班牙大师的版画。
版画更看不懂。同学老屋说,男人喜欢版画,女人则更喜欢油画,理由是女人对色彩敏感。想一想还真是,与黑色的线条相比,我好像更喜欢多彩的色块。这样就有点对不起老毕这100
幅黑白作品了,尽管我煞有其事地把它们逐一看了一遍。
沃拉尔是毕加索的经销商,沃拉尔系列版画包含了毕加索在1930年9月至1936年6月间创作完成的97幅作品,以及1937年增加的3
幅沃拉尔的肖像版画。据介绍,“沃拉尔系列版画”是毕加索创作力爆发期的代表作。
两年前在荷兰的梵高森林公园,参观了库勒·幕勒美术馆,在诸多展画中,一眼认出毕加索的两幅,问管理员:毕加索?答:毕加索!这个鼎鼎大名是不用翻译的。荷兰人梵高和西班牙人毕加索,其实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大部分创作完成在法国。
关于毕加索,我的一位酷爱绘画艺术的同事,曾推荐并借给我一本《毕加索传》,读罢,使我更加确信,自从1907年他的天才创作《亚威农少女》问世之后,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老毕的神经就好像有些梦幻了,艺术大师的思维,超现实,超时空,不是我们凡人所能理解的。

《毕加索:沃拉尔系列版画》展,位于国博南四展厅,展期2014年2月28日——2014年4月27日,票价10元。此前曾在圣多明戈、华盛顿、萨尔瓦多、基辅和东京等地展出。

老毕,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0.25-1973.4.8),身兼画家、雕塑家、剧作家和诗人多种角色;在绘画,雕塑,版画,陶瓷,舞美等领域均有建树。这位西班牙老头儿还有一个特殊身份,法共党员。

这个展览为中国、西班牙建交40周年的纪念系列活动之一。作品分六部分:各种主题、伦勃朗、爱之战、雕塑家的工作室、牛头人身怪和安布鲁瓦茨·沃拉尔肖像。

20世纪30年代,毕加索开创了立体主义之后,选择了与流行趋势相疏离的,重返古典主义的表现方式,采用刻刀、蚀刻、飞尘和干刻等不同技法,使该系列版画妙趣横生——这段话是抄的,我编不出来。

观展的年轻人很多,尽管作画的这个人比他们大100多岁。毕加索为何长寿?有人说,除了他热爱自然,喜欢运动,还与爱情相关。一个80岁还与年轻女人谈恋爱并结婚的艺术情种,没有理由活不到92岁——最后这句话是我说的。

手拿调色板的伦勃朗,铜版画,蚀刻法,1934年1月27日。这真看不出是什么!伦勃朗倒是知道的,为了见识一下他那幅著名的《夜巡》,2012年4月的一天,我曾在荷兰国立博物馆门前排了近半小时的队。

伦勃朗和女人头像,铜版画,蚀刻法,1934年1月27日。这幅好歹能看出个轮廓。伦勃朗若是知道有位晚他一个多世纪的同行把他画成这样,会是什么感觉?

牛头人身怪,铜版画,蚀刻法,1933年6月18日

马戏团,铜版画,干刻法,1933年11月11日

四个裸体女人和雕塑头像,铜版画,蚀刻法和刻刀法,1934年3月10日

四个小孩望着长翅膀的牛,铜版画,蚀刻法,1934年12月

安布鲁瓦兹·沃拉尔肖像,铜版画,飞尘法,1937年。沃拉尔与毕加索相识于1901年,据说,此后这位经销商对毕加索的作品抱有长久不衰的兴趣,因而促成了他们的多年合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