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闵燕
文/老城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曾经像少年的肌肤,大地绿荫遮蔽、雨露充沛,青春而温润。后来,大地有了深深的皱纹,就像人老了一样——脸上出现了一道道凸凸凹凹的条痕。
皆因一种集万生之慧的灵长类动物,渐渐进化为“人”,他们挥霍着远远高于其它生灵的智慧和精力,建造庄园,垒砌城堡,开凿运河,修筑路桥。随着建造业的文明进程,年轻的大地渐渐退却绿容,堆起了伟大而沧桑的皱纹。
作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建筑工程,也许,长城是其中最漫长而凸显的一道。
从山海关探延海底的老龙头,到嘉峪关屹立大漠的古城楼,残断长城横亘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七个省、市、自治区,经沧海,越群山,跨莽原,穿沙漠,贯穿中华大地,东西蜿蜒数万华里。
据史书记载,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纪(一说五世纪)前后,当时春秋各诸侯国为防御,都筑有长城,最早的长城为楚国修筑的“方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连接各段长城,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均对长城有所修建,形成一道防御匈奴入侵的“边墙”。
坚楼固墙,“因地形,用险制塞”,固然体现出中国古代保守而封闭的防御心理,但长城不愧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尽管经过千百年的风雨侵蚀、山河变迁、地震沙湮,大段大段的城体已经成为残垣断壁,而那些曾经金戈铁马的重要关口——喜峰口、古北口、平型关、雁门关等,依然能够勾起人们深邃的历史回忆。
现存长城遗迹,主要为14世纪修建的明长城,全长8851.8公里,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雄伟的长城,上百个关隘,已经在地球上巍峨千年,即便在万米高空飞行,也能俯瞰到它倔强地隆起的巨褶。
人类最伟大的建筑,是他们留在大地上最深刻而难以修复的皱纹。
后记:这篇短文,是我为小友闵燕所摄长城写的“看图说话”,但原图没找到,这是同时拍的另几幅,扫描后贴在这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