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
(2008-10-07 08:54:13)
标签:
伊索寓言希腊龟兔赛跑 |
分类: 读书札记 |
从来没有一本寓言,能像《伊索寓言》一样,被到处传播。也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伊索一样,能写出几乎全是经典的寓言来。在我的记忆里,所能记起的经典寓言,几乎全部来自《伊索寓言》,不管是从别处听来的,还是从课本上学来的,或从一些经典选集中看来的。后来,等我找来《伊索寓言》看的时候,才发现,何止是这些,就连很多我们喜欢讲的俗语,成语,一些经典口头语,都化自《伊索寓言》。比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露出狐狸尾巴,龟兔赛跑,狼来了等等。
这勾起了我的好奇。伊索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是如何想到,并写下那么多经典的寓言的?后来查资料,才发现,《伊索寓言》原来不是先用文字写下来,才传播的,而是跟《荷马史诗》一样,先是口头传播,经过了将近千年,才最终由后人整理成文,流传下来的。
特别有意思的,是关于伊索这个人的传说。据说,伊索小时候长得又矮又丑,而且还不能说话。邻居都当他是疯子,就连他的亲舅舅,也恨他,认为丢了自己的脸,常常虐待他,并强迫他在田里干活。跟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只有他的母亲才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一个牧羊人放羊,听牧羊人给他讲故事。但牧羊人待他也不好,后来将他卖给别人当奴隶。某天晚上,伊索梦到幸运之神向他微笑,并将手指放到了他的口中。第二天早上起来,伊索发现,自己能说话了。于是,伊索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话,讲多年记下来的各种故事。此时,大家才发现,原来伊索的记忆力惊人,而且才智也过人。在主人家,还帮主人度过了很多难关。后来,主人感激他,给了他自由身。
与伊索的传奇身世一样,《伊索寓言》的成形,也颇富有传奇色彩。
伊索是生在公元前六世纪。伊索在世时,他的寓言就在民间以口头的方式广泛流传。公元前3世纪左右,也就是伊索死后两三百年之后,一个希腊人把当时能流传的200多个寓言故事搜集起来,整理成书,提为《伊索故事集成》。这是最靠近伊索的版本,但可惜,这个版本没能流传下来。过了100多年,一个希腊奴隶用拉丁韵文记录下了约100个故事;同时代的另一位希腊人则用希腊文记录了122个故事。又过了500多年,一个罗马人又用拉丁韵文记录了42个故事。后来,有人将韵文改写成散文,汇总在一起,便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360篇完整的《伊索寓言》。这些寓言,部分可能是伊索创作的,部分可能是民间流传下来的,还有一些,可能是后人创作补充进去的。如此说来,《伊索寓言》其实不是伊索一个人的创作,可看作是古希腊寓言的一个汇编集。
读《伊索寓言》,给我印象最深的,当然是《狼与小羊》的故事:
一只小羊在河边喝水,狼见到后,便想找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吃掉他。于是他跑到上游,恶狠狠地说小羊把河水搅浑浊了,使他喝不到清水。小羊回答说,他仅仅站在河边喝水,并且又在下游,根本不可能把上游的水搅浑。狼见此计不成,又说道:“我父亲去年被你骂过。”小羊说,那时他还没有出生。狼对他说:“不管你怎样辩解,反正我不会放过你。”
没错,对恶人做任何的辩解都是无效的。你要做的,应该是迎头痛击。
读其它的故事,同样会给我们很多感悟和启示。比如,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恶人的恶性难改。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诫我们不要自大。站在屋顶上的小山羊与狼的故事则告诉我们,地利和天机往往会给我们勇气与强者抗争。老猎狗的故事提醒我们,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规律。蚂蚁与屎壳郎的故事说明,未雨绸缪的人能避免灾难。苍蝇与蜜故事说明贪婪是灾祸的根源,乌龟与鹰的故事说明不切实际的人必定失败,口渴的乌鸦的故事说明智慧胜过力气,朋友与熊的故事说明不能共患难的人不是真正的朋友,挤牛奶的姑娘的故事说明想入非非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实惠,孩子和青蛙的故事告诫我们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牧人与海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在患难中是可以得到学问的……
太多了,太多了,伊索能给我们启迪的寓言太多了。如果想得到更多的启迪,建议还是读读《伊索寓言》的原文吧。
前一篇:电影中的《荷马史诗》
后一篇:四五手的《俄狄浦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