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札记 |
阅读30岁之:高更
文/古尔浪洼
按照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30岁的高更无疑是一个成功者:他是一位成功的交易经济人,年收入达4万法郎;他有温柔的娇妻,可爱的孩子;他还有很好的艺术品位,收藏了不少比沙罗、莫奈、雷诺阿、吉约曼、塞尚等人的作品。
但33岁这年,从未受过任何绘画专业训练的高更却突然向妻子梅特宣布:“从今往后,我要每天作画,以画谋生。”开始过起了自由的艺术家生活。
一年后,他们的小儿子出生了。高更开始觉得巴黎消费太高,于是举家搬到到了生活较为便宜的鲁昂。
又一年过去了。
此时,家里的积蓄花光了。高更开始当代销员。但还是维持不了家用。他只好搬到哥本哈根——妻子的娘家。
在哥本哈根,他干得更糟糕。1885年5月,他在给 朋友的信中如此写道:“6个月了,我没有跟一个人说过话。我只为自己活着。全家人都视我为怪物,因为我一个子儿也没赚到。……梅特也不再可爱了,贫困折磨得她痛苦不堪。在这个到处都是熟人的地方,她的虚荣心受到了打击。而我则必须承受所有的谴责……”
这年夏天,37岁的高更带着6岁的儿子克洛维斯回到了法国。他希望能在法国挣到足够的钱,然后让全家人团聚在自己身边。
但事实上,父子俩的日子过的更艰辛。几个星期后,他写信给在哥本哈根的梅特:“狗急尚且跳墙,更何况人。克洛维斯长水痘那会儿,我口袋里只剩下20生丁。3天来,我们贷款买干面包吃。——突然之间我有了一个主意,我觉得我可以去一家广告公司应聘张贴广告单子。老板看到我时,笑了起来。但是我严肃地对他说:‘我的孩子病了,我要干活。’结果,老板给了我这份差事。为了5个法郎,我得每天在各个火车站张贴海报。克洛维斯被我锁在家里,发着烧,躺在床上,而我每天要到晚上才能回家照料他。这样已经过了3个星期了……”
更糟糕的是,他多次找工作无果后,开始变得狂躁,连自己的妻子都谴责。一次,梅特在信中告诉丈夫自己病了,他回信:“你不能任期恶化。”随即,把话题转到自己身上:“我现在的体重被你还轻,瘦得像条沙丁鱼……”
虽然高更在创作方面也很努力,但一直没有人欣赏他。厄运,一直伴随着他,直到他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