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来的感想
文/古尔浪洼
Yibo在论坛上大谈火锅,而且将吃的感受提炼成了营销策略。这激发了我的兴趣,于是也把我多年来,吃出来的一些感想整理了出来。最初是贴在yibo的博客评论中的。贴完,觉得似可一观,于是发一份到博客上来。
1.0
我第一次观察到这个现象,是04年去杭州,在一家“干锅居”的店吃苗式干锅。
因为人多,菜上得稍微慢一点,于是我就东张西望,突然发现这家店的桌子和炉子都很干净。我以为是新开的,询问侍应生,告诉我说,都用了有两年以上了。
于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仔细观察了半天。
原来每次客人吃完,侍应生都会立即把桌子和炉子认真擦一遍,没有一丝污迹。
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但很多时候却会被我们忽略。
仔细想想,大到一家公司的运作,小到与朋友和家人的相处,莫不如此。公司的部门之间需要及时沟通,立即解决问题,才能长久良性成长;人与人之间,更要及时消除不必要的误会、误解,友情和爱情才能长久。无论什么,积多了,就容易出问题。
2.0
也是在“干锅居”,上菜前,侍应生问上菜顺序,并详细记录。吃饭时,他们果然按照我们要求的顺序上菜。
这同样是一个容易被人忽略,但其实却很重要的问题。
比如汤吧,南人与北人的饮食习惯不同,所以喝汤的顺序是大不相同的。南人,尤其是广东人,要求先上汤;而北人,是饭后才上汤。在北方吃酒席,最后一道菜,大多是“鸡蛋汤”之类,北方人戏称其为“滚蛋汤”。如果谈生意,招待的客人恰巧是北方人,一上桌便来个“滚蛋汤”,想想看那将会是个什么效果?
3.0
吃饭埋单,程序常常是:侍应生先把你的单子拿过去结账,一会拿回来,告诉你多少钱。你给完钱后,他再过去一趟,找零回来。改进得好点的是:将你的钱和账单一并拿过去,结完账,再将账单和零钱一起拿回来。
有一家店,是这样的:直接将要找的零钱预先备好,你说埋单,他立即将账单送过来,你给侍应生钱,他当场找零给你,你就可以走了。
表面看,只是找零稍微快捷一点。但从一个饭店经营的角度,其实他是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侍应生找零来去多奔波一趟的人力成本,而且还加快了顾客流量。想想看,如果一桌节省5~10分钟,一个大饭店,一天可以额外节省出多少桌来?
4.0
我们常去一家酒店吃饭,跟老板很熟悉。有时候得闲,老板便来跟我们一起聊天。有天,他告诉我们一个奇怪的现象,说是同样装备的和同样条件的两个厨房,其中有一个厨房的煤气耗量比另外一个厨房每月多6%~10%。他调换两个厨房的厨师,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那时,我们正在搞成本控制,于是很感兴趣,在那里瞎猜。毕竟是外行,都不对。
于是,我们说去看看。看了半天,不懂,没看出门道。回到大厅,继续瞎侃。突然,我想到一件事情,问他:“你的锅底上的灰多久刮一次?”老板说:“这个还真没有详细规定过。”“我说,问题可能在锅底上,你把锅底上的灰都刮刮,试试看。”
三个月后,我们去吃饭,老板兴奋地告诉我们,就是锅灰造成的成本浪费。他们维护了两边的锅之后,两边的煤气耗量单位成本核算下来,基本接近了。而且,其中一个月,原来消耗量高的反而还低了稍许。
5.0
打我到蛇口之后,吃饭最常去的地方是“KFC”。
理由是,它:
1)干净,让人放心;
2)快捷,节省时间;
3)口味稳定,你想吃的那个味道,每次都能保证,不会“好厨子一把盐”,忽而咸死你,忽而淡死你。
4)服务挺好,永远露着8颗牙齿。
5)方便,从早上到深夜,你随时去,都可以。
以上5点,都是中国式餐馆的致命伤。
如果有个中式餐厅达到以上要求中的3条或以上,我立即换地方。
所以,有时候,常去某个地方吃东西,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实在没有选择。
如我吃“K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