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车票退票和改签办法的调整背后有何现实意义

(2013-08-28 09:57:30)
标签:

票价

车站

好消息

现实意义

背后

分类: 热点热评

  新华社报道,自2013年9月1日起,铁路部门将调整火车票退票和改签办法,实现火车票全国通退通签,同时实行火车票梯次退票方案。

 

火车票退票和改签办法的调整背后有何现实意义



 

  5%退票费改为5 %梯次退票

 

  火车票全国通退通签业务,即旅客退票和改签由原来的票面指定的开车时间前仅能在购票地车站或票面乘车站办理,改为在票面指定的开车时间前,可到任意一个车站办理。梯次退票方案,即票面乘车站开车前48小时以上的,收取票价5%的退票费;开车前24小时以上、不足48小时的,收取票价10%的退票费;开车前不足24小时的,收取票价20%退票费。

 

  为什么要实施梯次退票方案

 

  目前铁路旅客退票的政策是开车前退票,收取票价5%的退票费,9月1日起,铁路部门为什么要实施梯次退票方案?据了解,近年来,铁路部门推出网络订票、电话订票、延长预售期等服务措施,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旅客的欢迎。但由于铁路运能总体上难以满足需求,在春运、暑运和小长假、“黄金周”等高峰期间,仍然存在“一票难求”的现象,而高峰期间的大量退票更加剧了这种紧张状况。

 

  据西安铁路局提供的材料显示,2013年1月1日至7月15日,全国铁路日均退票量同比增加77.6%。铁路退票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退票量随客流增加而增加,越是客流高峰,退票量越大。今年暑运前期日均退票量是日常退票量的2倍,同比增长50.4%;今年春运期间日均退票量是日常退票量的3倍,同比增长110%。二是退票时间集中在开车前24小时以内。在开车前24小时以内退票的比例为73.5%,24-48小时退票的比例为11.7%,48小时以上退票的比例为14.8%。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铁路总公司这个梯次退票方案意味着一个大的坏消息,套着一个小的好消息。好消息是火车票能够全国通退通签了,坏消息则是,火车票退票费总体上涨价了。因为就在两年前,消费者一片赞誉声中,铁道部刚把退票费从原来按每张车票面额的20%计收下调为按5%计收,现在基本上等于又调了回来,毕竟旅客大部分的退票行为都是发生在开车前24小时之内。

 

  对于退票费上调,铁路总公司解释称是因为在客运高峰期间,很多旅客常同时预定不同时间和车次、席别的车票,等到临走才推掉多订的车票,以至造成运力资源浪费。言下之意是通过市场手段调高旅客的违约成本,减少违约事件的发生。

 

  这一解释听起来有道理,但却未必经得起深究,因为铁路方面并没有拿出有多少旅客恶意违约的数据以说服公众。而且,即便有部分旅客会恶意违约,但又怎么能因为他们的行为而使那些无意中违约的旅客跟着承担涨价呢?既然恶意退票多发生在客运高峰时期,为什么不把梯次退票方案也分时间段实施,比如同时对客运低潮时期退票实行免费?旅客退票要扣款,那么列车晚点又怎么补偿?同样是市场化的国企,为什么在航空领域,就不会对旅客退票收取费用?

 

  更让民众不解的是,这份“涨价方案”袭来的非常突然,9月1日实施,提前不到一周才告知媒体,说涨价就涨价,没有给民意留下任何参与的机会,也没有就事先说服消费者做任何尝试。

 

  铁道部被改组为铁路总公司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铁路总公司就有了更赤裸裸的逐利的权力。改制后的铁路依旧是国有的,垄断的,它理应而且必须继承原来铁道部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涨价这类重大事宜上,理应优先听取民意的反应。

 

  “市场”绝不是随意涨价的借口。事实上,如果铁路总公司真的以市场为导向,把消费者的感受,就更不会如此轻易地把10%、20%这样的惩罚性手续费加诸于消费者头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