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个八月,“好人过度沉默”

(2013-08-26 10:15:47)
标签:

好人

男女

女司机

孩子

民警

分类: 热点热评

 

  2013年8月19日,河南安阳一辆行驶中的公交车上。一个男人持刀抢劫,致3人死亡,12人受伤。在网友声音中,“txxmk”的质问很具代表性:“歹徒身高只有1米65,而当时车上有33人,却只有一位乘客和歹徒勇敢搏

斗!

这个八月,“好人过度沉默”

  同样是公交车,伍仕贤导演的著名短片《44路车》(或称《车四十四》)。短短11分钟,浓缩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

 

  两名歹徒抢劫一辆大巴车,强奸了漂亮的女司机,只有一位男乘客仗义执言,被歹徒暴打,全车男女乘客沉默。事后,女司机却把男乘客赶下了车。后来,男乘客才知道,女司机带着全车乘客开下了山崖。

 

  伍仕贤的影片在2002年斩获一批国际奖项,但在11年后,网友才惊觉,在日益加剧的社会戾气面前,“公交车”不只是普通老百姓极其常用的出行工具,还有可能成为一个报复社会的符号。

 

  报复社会的陈水总,点燃了厦门公交车致47人死亡。报复社会的周江波,在河南安阳公交车上杀了1名10个半月大的女婴,2名男孩,一个马上要到18岁,一个年仅10岁。重伤者中,年龄最大者67岁,年龄最小者18岁--她刚领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家人手中的通知书,已沾满鲜血。

 

  随后凶手的背景被曝光,有的网友认为:凶手和他生活的环境有关,幼时遭遇的积累才引发了今日的悲剧。生理的健康远不如心理的健康。同时,社会也应反思现在的过度冷漠和懦弱,多一点关爱,人不会成魔,多一些勇敢,魔能被制服。而媒体很多时候成了哗众取宠的工具,关注的角度不对,作用适得其反。”

 

  8月22日,又有报复社会的公交司机李某,在广东顺德驾车撞伤27人

 

  “致报复社会的人,请离公交和无辜的人远点!”像网友“罗勇全”这样的呼喊不知能惊醒几个潜在的犯罪者,但人们的不安全感显然会被恶性事件撩动。网友“穿越我的生活”就决定,“出门带个臂力器是对的,这个社会并不安全”。

 

  有时候比起乘客的沉默,警察的沉默对我们来说更“不可饶恕”。

 

  8月22日,在安阳公交车血案的前一天下午,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马城镇,一名17岁的超市女收银员被歹徒连捅10多刀后遇害。

 

  案发时的监控显示:女孩被歹徒勒住脖子、用刀捅死时,两位民警就在面前,却不敢挺身而出上前制止。直到歹徒自残倒地后,两位民警才上前将其控制。正如同网友“独狼”的痛斥:“百姓旁观,对不起的是自己的良心,而警察旁观,除良心外,更对不起的是纳税人的血汗钱。”

 

  但8月21日,蚌埠市公安局禹会区分局鲍局长回应称,两位民警在处置此事时“反应有些迟钝,但不存在胆小怕死”。

 

  在网友群起攻之“渎职”、官方反驳“人之常情”的交战之中,网友“GDQ”的一问格外强大:“如果17岁的女孩,是两个警察其中一人的孩子,还会有些迟钝吗?还会存在胆小怕事吗?如果17岁的是鲍局长的孩子,您还会有如此的回应与解释吗?”

 

  舆论场中,中国的老话,境遇各殊。

 

  这个社会对规则有多轻视,破坏规则的成本有多低,人们的不安全感和焦虑就有多强。在舆情声浪中,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频频被提及。同样被高挂在“声讨大旗”上的是马丁·路德·金的警句:“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最大的悲哀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