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不让座女孩被老人揪头发暴打
3月11日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事发地点在郑州一辆挤满乘客的公交车上,起因是因为一年轻女孩未给一名60岁左右老人让座,结果则是女孩被老人拽住头发暴打,后被其他乘客分开。此事经过郑州公交三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证实,主要原因就是女孩未让座引发的。现场视频上传后引发了网友的大讨论,在提倡尊老爱幼的同时也希望老年人不要倚老卖老出手打人,希望大家都能互相体谅,遵守公德。

因为公交车不让座发生的纠纷的确不少,很多人也建议国家是否该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干预,但是这件事却是发生的累死案件中最不同寻常的,六旬老人对年轻女子大打出手,身手之矫健,情绪之激昂,做法之极端可以说让很多人对其侧目,甚至冠以“倚老卖老”的桂冠。
陈凯歌电影《搜索》中曾出现了这样的情景:主演高圆圆饰演的角色因为刚从医院检查出来,得知噩耗后心力交瘁对生活感到茫然无措而没有注意到公车上的一位老人,没有让座得到了车内乘客的各种指责谩骂,加之她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就产生了悖逆心里,说了一系列风凉话,并招致整个社会的指责。
但是影视剧毕竟是影视剧,源于生活又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艺术升华,以得到感染观众教育观众的目的。公交车上不让座,在过去至多是遭人鄙视和冷眼,一般不会受到公开指责。然而,如今这个态势有些改变了,如果不让座,或会被掌掴甚至挨拳脚,让人突感让座对象的理直气壮。其实从大众舆论来看,人们并不支持和声援那些因未获让座而动手打人者。客观地讲,打人者也未必认为自己的行为正确,事后或许也会后悔和反省。那么,为什么一些人在现场戾气十足自以为得理呢?这些事件给社会和公众带来哪些警示,是需要深挖根源剖析原因的。
毫无疑问,打人者的理直气壮源于思想上的错误认识。一些人把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混为一谈,把自己道德上的权利当作法律上的权利去行使,而把他人道德上的义务当作法律上的义务来要求。具体来说,在让座事件中,让座对象认为年轻人就该让座,让座是他们的法律义务,不让座就应当受到惩罚。而自己在特定的情景下,获得对方让座就是应当享有的权利,因为对方没有履行义务而使自己的权利不能实现,就可以通过一定的“强制手段”去实现。在部分让座对象的思想中,年轻人让座是天经地义的,自己上车后被让座也是毫无疑义的,于是在遇到他自认为应当让座的人不让座时,即火冒三丈,或张嘴骂人,或举手打人……
倚老卖老这个词是对老年人的不尊重,但是,崇尚道德文明的中华大地上为什么就会出现这样让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呢?主动让座无疑是一种美德,理当大力提倡、积极促进和鼓励,但不能以任何方式强制实现。否则,不仅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相反还会因此而加剧社会矛盾,进一步冷漠人际关系。如果让座对象基于错误认识出手伤人,其行为本身就是极端自私的表现,必将严重伤害社会的宽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