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暴雨收获的反思

(2012-07-23 09:01:19)
标签:

天气预报

北京

地下室

水往低处流

大暴雨

杂谈

分类: 生活感悟

2012年7月21日,这场北京61年来最大的暴雨,让这个城市经历了一场异常艰难的攻坚战,这座汇聚了2300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在灾难面前,温情尽显。暴雨最终导致了37人死亡,约1.5万人转移,地铁塌陷,500多架次的航班取消,以及无法统计究竟有多人因为交通瘫痪而导致无家可归。

暴雨面前,列车停驶,航班取消,这些基于安全考虑的措施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因为暴雨引发的全城交通拥堵,使得大量人群滞留室外,这不得不令整个城市陷入沉思。而我们之前曾因为极端气候吃过不少亏,但是为什么却没有深入的反省一下呢?在7月21日晚,面对61年来最大暴雨造成的混乱局面,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不已的行为,那些坚持在工作岗位的交通警察;那些站在井盖被冲走的下水道口的环卫工人;还有通过微博的力量为人们传达消息的“爱心接力”。等等等等。

温情宝贵,但是无法用来冰释这座城市的不足,大雨过后,固然要弘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更应该深入反思我们太多的不足。排水系统的羸弱不堪,应急预案太过单一,再未来难以预见大暴雨面前都会成为致命的缺陷。

 

除此之外,更应该反思因为大雨导致大量无家可归的都是哪一类人,调查中不难发现,这些人大多是栖身于地下室,水往低处流,一旦突遭暴雨,室内被淹已经几乎成了定论。虽然早在去年,北京就曾严令地下室不得用于居住,但是这一个不考虑民生状态的指令,显然无法起到它的作用。谁都知道地下室不适合居住,但是能住的起地上,谁最租住在地下室呢?在社会生活中他们处于底层,在权力表达上,很显然,他们并没有什么话语权。

这或许是个死结,无论如何辩论,终究会回到这个糟糕的城市下水道设施中来。下水道在考验城市水平而言,已经逐渐的上升到了考验政府良心的层次上了。

我们居住的城市,不仅仅是政府的,更是我们每个市民的,政府举要对这场灾难引发的后果进行反思,而我们民众也无法置身事外,北京的交通负载能力一直处于超饱和状态,路况好的时候,都会堵车,更别提突然爆发的一些自然灾难了。如果民众能够更理性的规划自己的出行,相应低碳出行的号召,这样,“堵死”在回家途中的现象就不会出现。灾难面前,我们民众更应该学会一套自救,互救的经验。遇到危难才会轻松应对。

北京的这场暴雨,也向我们人类提醒,永远不要疏于对天灾的防范。因为毕竟距离2012年12月21日,已经并不遥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