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问异地高考政策!

(2012-07-09 14:20:34)
标签:

北京

高考改革

限制条件

政策

进行

教育

分类: 热点热评

7月5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为河南省高校的校长书记作了一场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报告会。在会中决定了要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完义务教育后可以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换句话说,这会中核心讨论的问题就是牵动这千千万万即将步入高中的学子和他们家长的心。

异地高考方案,在今年3月的两会上就进行过一次激烈的争论。教育部长袁贵仁曾透漏,异地高考方案,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用不了10个月将公布,看来,教育部的承诺很快就要兑现了。这对于广大异地务工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不过,关于异地高考政策,仍有不少的问题有待于我们解开。

第一,“适时发布”的异地高考政策究竟何时才算适时呢?

发布前会不会征求社会的意见,还是直接实施呢?这点在报告会中我们无从知晓,但是从主会者的言语中多少能够看到,这事经过了国务院的同意,几乎可以算得上板上钉钉了。

第二,异地高考会不会有失公平?

这是反对异地高考的民众最为激励的论点,生活在一线城市中,国内很多知名学府的录取分数线相当低,而如果外来务工子女可以在这里进行高考,那么无疑对本地考生是一种冲击。以北京为例,就有万名家长联合签名递交教育部和北京市委,要求取消异地高考方案。

 

坦率地说,由于异地高考改革牵扯面宽、影响深远,关系到教育公平,方案理应公开征求意见。如果深究一下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那万恶的户籍制度首当其冲。

要做到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做到相对公平,如果要实行离地高考政策,就一定要做好限制条件。当然这个限制条件必须要跟金钱无关。例如只有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本地接受完初中高中教育之后才能有资格异地高考。

第三,教育投入如何进行配套?

异地高考改革之所以磨难重重,很重要的在于各地对高校的投入不合理。一方面是著名高校扎堆的北京、上海。另一方面是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偏僻城市。例如一个偏远城市户籍的学生在北京上学高考,而国家的投入却在那个偏远城市,这样北京自然就不乐意。

第四,能不能得到当地政府的理解和配合?

政策的出炉,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而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多少都会给本地的学生带来压力。这也是在考验地方政府能否化解这个执政危机。异地高考政策不能仅仅依靠中央的文件来施行,还应该将之做成条例,来督导确保政府能够正确及时的政策实施。

既然异地高考非来不可,那么就要将这一改革做的尽量完美。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异地高考政策才能够真正的让所有的民众理解教育改革的用心良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