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网络交流应该大力提倡
(2012-05-15 14:42:51)
标签:
中国广东省委互联网官民现实生活杂谈 |
分类: 热点热评 |
资料图
昨天5月14日,十一届中共广东省委常委集体与网友在线交流,并且上了报纸头条,因为此次网络对话,从规模上讲较往年有很大的变化,引发更密集的关注。在近两小时时间,新任省委常委回答了网友提出的13个问题,内容涵盖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诸多层面。这是一个可喜的转变。
中国官员,尤其是较高级别的官员,与互联网世界以及普通网友的直接对话,在近些年日渐流行,从对网络对话这种形式的尝个新鲜,到越来越讲求“真对话”、“说真话”,此过程显然是技术推动现实政治生活进步的一个中国折射面。很显然,这是很值得提倡的,结合近些年来的情况分析,地方政府解决问题效率低下,根本上的原因就是太脱离实际,往往官员高高在上,没有接触地气,无从了解到底层人民的感受。导致许多事情解决通路的不畅通。这次广东省委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亮相网络,算是一个标准的示范行为。
网络所表露的,不是现实的全部,却一定是真切现实的一部分。
仅仅 广东就有一亿人口,其中有6300多万网民,如此规模的网友比例,中国各地是网民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如同常规渠道,网络信访使得我们的官员无法再回避这一巨大的舆论场。
事实上,对网友的定义不能另行区分,因为网友也是公民,他们的表达与言说,没有理由因为网络这一外在元素而被归入另册。与在现实生活中继续“打捞沉没的声音”,不仅不矛盾,且网络必将为后者提供足够的助力。人们应当感谢互联网所给予的平等言说机会。
在此次官民网络对话中,甚至有很多问题称得上尖锐,官员应该坦承其对批评性留言的态度,批评的声音让执政者更清醒。从中可见官员对于网络、对于网络上的批评所真正应当有的态度。因为砖飞来的方向,本就是最真切的国民期许;而执政党与政府的责任与承诺,需要的也是最尖刻的检视与督促。
广东这次集体网络亮相,最大的意义可能在于示范,让个体官员的发起、个别省份的发端,由一个人到一群人,由一届到每一届,由一年一次到不间断的日常化互动,让与网友对话从“官员的出彩”成为“不这样就不行”的硬性执政要素。这是我们理想的制度成型路径,同时需要越来越多的官员为这样的制度成型助力和加速。
官民的互动,同样亟须从互联网开始,进而重新激活各项早已制度化的、那些现实社会中的沟通渠道:打通庙堂与江湖,从虚拟扩容至现实,互联网给了中国另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