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吊瓶班”事件到底愚昧了谁?

(2012-05-08 15:22:27)
标签:

孝感一中

酪氨酸

苯丙氨酸

胱氨酸

教育

分类: 热点热评

今年的 54,距离今年的高考只有30多天,一组高三学生教室内集体大吊瓶的照片引发了热议,也让平时名不见经传的孝感一中一时间称为了公众口中的话题学校。无论大家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去看这件事,但是大家所关切的事情一定是好的。一个班的学生集体打吊瓶,难道是集体生病了吗?从后续的报道中我们了解到了,原来这是学生“自愿”接受“教育部的补贴”打的所谓的氨基酸营养液。

“吊瓶班”事件到底愚昧了谁?

教室内很多同学边打吊瓶边复习,场面颇为壮观

那么,学生究竟需要不需要补充所谓的“氨基酸”呢?据我说知,高三的理科生,生物学中已经有过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相关知识。一个高三学生是不可能不知道这些相关的知识?

 

在这里,我给大家节选一下高中生物书中对氨基酸的描述:

 

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并同生命活动有关的最基本的物质,是在生物体内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与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抗体内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一。

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和食物纤维等。

作为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的氨基酸,无疑是构成人体内最基本物质之一。

构成人体的氨基酸有20多种(目前已知的有22种),它们是:色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甘氨酸、丝氨酸、酪氨酸、3.5.碘酪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精氨酸、瓜氨酸、乌氨酸等。这些氨基酸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植物体内都能合成,而人体不能全部合成。其中89)种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由食物中提供,叫做“必需氨基酸”。这89)种必需氨基酸是:色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苯丙氨酸(组氨酸)。其他则是“非必需氨基酸”。组氨酸能在人体内合成,但其合成速度不能满足身体需要,有人也把它列为“必需氨基酸”。胱氨酸、酪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和甘氨酸长期缺乏可能引起生理功能障碍,而列为“半必需氨基酸”,因为它们在体内虽能合成,但其合成原料是必需氨基酸,而且胱氨酸可取代80%90%的蛋氨酸,酪氨酸可替代70%75%的苯丙氨酸,起到必需氨基酸的作用。……

人体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成人为蛋白质需要量的20%-37%

 

从科学上讲,我们从来也不建议一个健康的人用输液的方式去补充“营养”。而且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种类多,但需要量极少,只要保证饮食的种类和花样,完全就能够保证这些正常营养元素的供应。

 

书本中也提到,过多的氨基酸会先后经过肝肾被分解称为能量和水分二氧化碳,而过多的补充营养元素,非但不会给人体带来好处,反而会给肝肾带来额外的负担。这就是所谓的过犹不及。

 

那么,这样的事件发生之后,谁是最愚昧的一方呢?

 

首先是高三教师:

为什么没有教师站出来,去论证这一个不合理的事情呢?而且教师称是接到教育部的指示,是确有其事还是搪塞记者呢?这件事情可以说在经历了媒体的曝光和教育部的否认,已经不具有考证的条件和意义了,但是作为一个高中教师,知识分子出身的人,不能够考虑的全面一点吗?

 

其次就是相关领导:

不排除教师跟领导有过串供的嫌疑,一样的口风都是接到了教育部的通知,为什么被推到舆论高峰的某位校主任在第一次煞有介事称是教育部的事情,在教育部否认之后,忽然沉默了呢?

 

最后就是我们可爱的高三学生

尤其是理科生,对这种用简单的科学常识就能够打破的不合理规定,选择了接受,是我们应试教育的失败,还是我们学生从根本上已经沦为了书本的奴隶,对书本技能的生活化应用一窍不通。

更有甚者,百度“孝感一中”吧主竟然怕此事毁了学校声誉,而不管对错,实行一竿子打死政策——对关于湖北孝感一中“吊瓶班”的帖子将“一律秒删加封禁”。

 

打吊瓶背后的利益关系猜测

是什么给了孝感一中领导“假传圣旨”的勇气?有句俗话说,金钱和权利能够使人疯狂,“假传圣旨”于权利无半点关系,于是我们只能猜测这背后有见不得人的灰色利益链。

无论事情如何,这里还是需要去曝光,需要用暴晒在烈日下炙烤出躲在黑暗中的龌蹉。同时也对现在的学生产生了深深的忧虑,我们学生的知识技能的生活化应用和对不合理事情的反应实在是欠缺太多太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