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作文题目,解读名字的三个层次

标签:
宝宝起名起名起名字取名取名字 |
分类: 命名总汇 |
今年的高考刚刚结束,在关于高考的各类信息中,高考作文是关注度最高的。我对于其中的两个题目,颇有感触,一个是全国甲卷以《红楼梦》中为新建的大观园进行题名的背景为题,一个是全国新高考一卷以围棋招法中的三个专业术语“本手,妙手,俗手”为题,与我认识中对于名字品评的三个层次是相通的。
题目一:
全国甲卷的作文原题摘录如下: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题目二:
全国新高考一卷,原题摘录如下: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两个题目,都暗合了我对名字的品评标准。在多年的起名实践中,对于名字的品评,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标准:众品,雅品,佳品。
众品
大众的,通俗的,流行的。例如:当年的红卫,援朝,跃进,建国,如今的某轩,某涵等等。
这一层的名字,对应了围棋术语中的“俗手”。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实际上并不算高明的下法。这一层的名字,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读起来很流畅,不张扬也不媚俗,不显山不露水,中规中矩,容易被大众接受和认可,但经不住时间的检验,时间久了很难感受到独特的个性和文化积淀。
但在红楼梦的题名中,见不到这类名字,毕竟在小说中为大观园题名的都是当时的文人大家。
雅品
为了出处而找出处,为了典故而寻典故,也就是刻意的去寻找典故和出处。例如:思齐,出自见贤思齐;木兮,出自诗经:“山有木兮木有枝”等等。这类的名字,对于各种经典出处和文学典故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处理好的话,可以提升名字的文化高度和内涵底蕴,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会显得有些刻意,不够自然。
在红楼梦题目中,取名翼然,出自《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就属于直接移用;取名泻玉,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文中“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命名“泻玉”属于借鉴化用。虽然都出自同一个典故,明显泻玉比翼然上升了一个层次。
这一层的名字,对应了围棋术语中的“本手”。本手是合乎棋理,合乎本分的正规下法。这类名字用词用典都合情合理,整体能感觉出在云云众名中略胜一筹,但总感觉缺少一种素朴中的底蕴。
佳品
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不是去凑典故出处,而是表面并不相关、平常的常用字组合出与众不同的意境。例如:水亦诗,朱见墨,周方回等等。
这类名字,不引人注意,不做深层品味的话,感觉平淡无奇,甚至很普通,但当你深度感悟之后会发现,名字中的任何一个字都是名字中的一部分,三个字化出一个全新的意境。
比如周方回,周者,圆也,圆融,团圆;方者,方正,正直;回者,回旋,环绕。方回,亦方亦圆,刚柔并济,既有君子的正直,又有智者的温润,简洁明了,辨识度高。
在红楼梦题目中,取名沁芳,就在这一层,既点出了花木映水的环境,又契合了元妃省亲的事件,比“翼然和泻玉”,又上一层。
这一层的名字,对应了围棋术语中的“妙手”。妙手是审时度势,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这类名字既要有局部的意,又要把握整体的境,感觉既是情理之中,却又有意料之外。
公众号:修齐取名
手机/微信:1560314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