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的层次到姓名美学

2023-05-09 10:00:31
标签: 宝宝起名 起名 起名字 取名 取名字

自古以来,我们都在探讨人生的意义,至今也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人生总是存在缺憾,没有谁的人生是百分百完美的。即使你认为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事业有成,财富自由,家庭幸福,但对于他本人而言,一样有他的不如意之处。佛家讲众生皆苦,哲学家叔本华认为,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得到了满足就会无聊,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那么如何摆脱痛苦呢?叔本华给出的两个方式,一是艺术的审美,一是彻底的禁欲,后者的说法和佛家还是比较接近的,看来真是英雄所见略同。综上而言,让人生更加幸福的方法一是艺术,一是宗教。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见地的观点,“以美育代替宗教”,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由此看来,对于芸芸众生,“美育”是非常重要的。这里的美育不是单纯指狭义的美术,而是包含了广泛的文学和艺术之美,包括一切文学、音乐、戏剧、建筑、雕塑、舞蹈、服饰、饮食、装饰、绘画、文字等等。

说道美育,就不能不提“审美”,审美是一个复杂的课题,简单说就是欣赏、品味、领会一切美好事物的能力。收藏家马未都提出了关于审美的四个层次,从初级审美到高级审美依次为,艳俗、含蓄、矫情、病态。这个逻辑不知道有没有专业的出处,不过仔细想想,还是真有些道理。

姓名美学当然也在审美的范畴,下面就从马先生关于审美分层的角度,分析一下姓名审美的四个层次。艳俗、含蓄、矫情、病态,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对每一层直白的代称,并不具有贬义。

第一层:艳俗

这一层处于审美的底层,不仅要俗,还要艳,比如低级趣味的丰乳肥臀,浓艳的大花大绿,民间的二人转等,马未都是用电影《夜宴》,《甄嬛传》,《英雄》等来说明这个层级的审美趣味。俗与雅相对,从文字学的角度“牙佳为雅,人谷为俗”。牙者口也,佳者好也,牙佳是指吃饱了,吃好了,之后才能雅起来。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人谷为俗,欠谷为欲,俗与欲望有关。谷者,粮也,生存还没有解决,还在为口腹之欲奔波,自然雅不起来。位于这一层的名字很好的解释了以上的观点。典型案例比如前段时间关注度较高的“锁链女”事件,如今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话题,但她八个孩子的名字,我至今印象深刻,从老大到老八名字依次为“董香港、董航天、董金山、董银凤、董银山、董银行、董国库、董国际”,这八个名字,直来直去,甚至直接到连“发财,富贵,来福”之类的名字都会感觉力量不足或根本不屑,更不要说含蓄。用如此简单,直接,极致的词汇给孩子起名,让人瞬间感受到对改变命运的极度渴望,对生存,财富,对成功的歇斯底里的渴求,一种无知者无畏的悲凉,一种对命运抗争的呐喊。当生存,温饱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时候,人们起名字通常会很简单,直接的表达出内心的欲望,这类名字现在已不多见,但对于曾经的那个年代,我想每个人都能举出很多例子。

第二层:含蓄

古人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满足以后,人们会更低调,内敛,对各种直接欲望的表达会有所遮掩,有欲迎还拒的委婉,也是与大红大绿的底层的划清界限。马先生认为含蓄的典型代表是唐诗,表达同样的意思,藏了七分表达三分,剩下的需要慢慢体会。

从姓名美学的角度,这个层是受众最广的,随着社会普遍文化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内在的欲求人们已经“不屑于”直接表达,而是用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一层因为受众较广,把握不好的话容易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含蓄但通俗”,一种是“含蓄而雅致”。比如流行的爆款名字某涵,某轩就比较通俗,如果换个角度,改成“涵之,乃轩”,这类名字就雅致多了。所以我一直的观点就是只有通俗的名字,没有通俗的起名用字,关键是怎么策划了。

第三层:矫情

这一层,为了美而美,为了表现而表现,刻意的超越常规,不走寻常路。马先生举了长发、奇装异服的艺术家,毕加索的画,倪瓒的洁癖等。类似的还有书法中的丑书,刻意扭曲的陶罐,奇形怪状的建筑等等。

这一层的名字大多为了追求与众不同,刻意与大众和通俗保持距离,但有一个度,这个度区分了是刻意的炫耀和还是雅致的表达。如果审美高度没有达到,把握不好的话容易为了新而新,为了奇而奇,为了出处而出处,于是采用新奇字,生僻字,繁难字或容易被忽略的意象不佳的字等来起名,以此来表达与众不同,如赟、崴、糠、砷、镭、彧、桁、苡、昺、鹦等等。

赟,属于生僻字,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带来诸多的不便。

崴,是个多音字,一是读“wi ”,山高的意思;另一个读音是“wi”, 山路不平的意思,比如通常说的“崴泥,崴脚”,意象不佳。

糠,指不成熟的种子,引申词汇如“糠秕”,比喻琐碎的事或没有价值的东西;“糠包”,比喻没有本领的人,意象不佳。

砷,一种有毒的化学元素,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的砒霜的主要成分就是三氧化二砷。

镭,是居里夫人发现的新元素,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

桁, 很多家长喜欢用“桁”为宝宝起名,家长因为五行缺木或片面追求个性而选择的名字。桁字的本意是加在囚犯颈部的一种木刑具,这样的字是不可以用在名字中的,困人的枷锁,相伴一生,真是绝对的禁忌。

……

第四层:病态

这个名称听上去似乎是贬义,其实是中性的,是为了便于理解的一个代称,代表了审美的金字塔顶端,从通俗,含蓄,刻意,突然间释放了,是一种人无我有的极致追求,是极少人的审美。比如林黛玉式的病态美,西方的芭蕾舞,畸形的金鱼,扭曲的盆景,李玉刚式的表演,日本的侘寂等等。

名字到了这一层也到了名字之美的最高层,以“病态”来代称其实不是很贴切,应该是自然之美,无为之美。平和自然,没有任何的刻意的表达和炫耀,猛然间看到会有泯然众人的感觉,有如金庸笔下的扫地僧,但当你从人文和审美的顶级去品味的时候,会感受到“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独特。如“宁”字,本是个极平常的起名用字,如果叫“国宁,建宁等,”就显得有些通俗,如果叫“苡宁”,很别致但有些矫情,可是如果改成“以宁”,就不同了,《道德经》就有“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的佳句。再比如“然”字,如果叫“欣然,佳然,梓然等”,就感觉很通俗,如果改成“介然”,平常中透着别致,意境明显提升很多,这样的名字才真的是介然不群。以宁,介然,本来是平平常常的汉字,不仔细品味甚至会有很通俗的感觉,但当你用心品味的话,却在平常中感受到独特,和永不过时的文字之美。

站在专业的角度,俯视名字的审美,可以理解为四个层次是依次递进的关系,如果从单个个体的角度来说,也可以是并列的关系,对名字的品评与文化,阅历,兴趣,爱好,审美等多重因素相关,每个个体的认知不同,对名字的认识自然不同,毕竟,每个个体都有追求美的权利。

公众号:修齐取名

手机/ 微信:15603142198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