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产业经济 |
“QWERTY”键盘进入市场后,大受欢迎,并于1868年获得了专利。可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生产工艺的进步,字键弹回速度大大加快。于是德沃夏克(Dovrak)将字母重新排列,设计了一款新的简易键盘(Dsk),可提高打字速度,且于1936年也申请了专利。可他没想到,新键盘并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市场上无法推广。
新键盘的打字效率更高,市场为何难以推广呢?据保罗.戴维分析,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打字员习惯了使用旧键盘,不愿再学习使用新键盘,而且办公室也不配置新键盘打字机;另一方面,办公室不配置新键盘打字机,是因为找不到受过训练的打字员。而追根到底,是旧键盘的市场占有率过高,旧技术形成了垄断。
其实,戴维说新键盘优于旧键盘,是有实验数据支撑的。据他介绍,美国海军部曾作过一项实验:打字员使用新键盘,每分钟可打108字,而使用旧键盘,每分钟只能打56字。他由此得出结论说:“若将旧键盘比作是牛,那么新键盘则是吉普车,无论对牛怎样刺激,速度也不可能赶上吉普车。”
听上去,戴维的分析有理有据,可宾夕法利亚大学教授斯特朗却提出了质疑。理由是,海军部那次实验是由德沃夏克指导进行的,而他不仅拥有新键盘的专利,还从卡来基教育委员会获得了13万美元经费,属利益当事人,实验数据的可信度不高。后来,斯特朗也组织过实验,每10人一组,结果显示,使用新键盘的一组与使用旧键盘的另一组相比,打字速度并无明显优势。
不知读者怎么看。在我看来,德沃夏克虽是新键盘的专利拥有人,但我不认为他会数据造假;同时,我也相信斯特朗的实验数据是真的。两人实验的结果不同,原因不难理解。打字速度的快慢,不单取决于打字机,也取决于打字员。要知道,人们在学习打字方面的秉赋是有差异的,若让秉赋差的人使用新键盘,让秉赋高的人使用旧键盘,新键盘的优势自然显现不出来。
想深一层,新键盘打英文字更快,这一点早有定论,不必争论,也用不着再做实验。前面说过,当年肖尔斯设计“QWERTY”键盘的初衷,就是为了减缓打字员的击键速度,而事实证明也确实能达到这一目的。德沃夏克改变了旧键盘的字母排列,将使用频率高的字母放在更灵活的手指之下,打字速度无疑要比旧键盘更快些。
不过尽管如此,我也不同意戴维的观点。新键盘无法推广,并非技术垄断企业锁定旧技术,因为它们不可能、也无法锁定旧技术。可证伪的例子是:30多年前,“大哥大”(模拟手机)的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可当智能手机推出后,“大哥大”很快就被替代,今天市场上已不见踪影。请问,原来生产“大哥大”的企业为何不锁定旧技术?不是它们不想锁定,而是锁定不了。
对新键盘为何不能替代旧键盘,我认为应从用户与供应商两个角度分析。从用户角度看,自1946年电脑问世后,人们改用电脑打字,可电脑并非只是用于打字,同时也用于工程设计、数据处理、财务管理等。对多数用户来说,打字并非最重要的功能;除了专业打字员,一般用户也不看重打字速度。比如我用电脑写文章,写作速度不快,从不觉得是自己打字慢,是思考得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