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书笔记教育 |
分类: 干部教育 |
我在中央党校教书十八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虽不敢说自己“功成名就”,但有几手看家本领是真的。当教员本来驾轻就熟,也打算就那样一直教到退休,不承想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校委却调我到教务部工作。事出突然,容不得多想,前年底便离开经济学部到了教务部走马上任。
光阴如箭,转眼两年过去。于今回首,我的感受可说是苦不堪言。说实话,当初我绝没想到教务部会这么忙,几乎没有周末,没有寒暑假。时任教务部副主任的赵理文曾告诉我,教务部也有淡季。可两度寒暑,我却始终看不出淡季在哪里。再问理文,理文笑答:现在进修班学制缩短,两月一期,淡季当然不淡了。
其实,我的苦闷还不只是因为忙,上班干活,忙一些倒没什么。真正的难处,是多年来自己埋头学问,对教学管理知之不多;让我来做管理无异于赶鸭子上架,何况隔行如隔山,当时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就好比一个农民,祖祖辈辈种地,可突然有人让他去开飞机,你说他是啥感觉?绝不夸张,我那时的心境就和这位农民差不多,诚惶诚恐,如履薄冰。
所幸有书磊副校长一路提点,教务部同事也肯教我,当然我自己也是恪尽职守,全力以赴。这两年按照校委提出建设“一流学府”的要求,教务部先后推出了“末位调整”、全面实行“项目制”、改进讲题设计机制、改进学员考试方式、评“精品课”等系列举措,天道酬勤,尽管困难很多但我们还是坚持走过来了,而且党校的教学质量也整体跃升。
读者现在看到的这本书,正是我两年来的所思所想,更是与教务部的工作密切相连。我想,如果自己不来教务部恐怕不会有这本书面世。事实上我最初也没想过要出书,是形势所逼,为推动教学改革不得已才动笔。想不到《学习时报》刊发后各地党校刊物会纷纷转载,回声四起;而作霖同志也多次催促,希望能由党校出版社结集出版。盛情难却而拒之不恭,于是我也就顺水推舟了。
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以《我的教书笔记》冠名,其实并非我当年任教时的笔记,不想哗众取宠,平日我没有作笔记的习惯。现在这样冠名不过是想表明,本书是从一个教员的角度与大家做沟通,作者的观点乃一家之见,可以参考但不必照单全收。所以要提醒读者莫望文生义,否则你买错了书可不能怪我。
这个集子除了收录我最近两年的教学随笔,也收入了我之前写的几篇文章;另以“教务部“名义发表的两篇长文,作为附录也刊载于后。给个建议,若想了解我对教学思考的心路历程,请不妨按照文章发表的先后循序去读,为此我会在书中专门列表指明所有文章的发表日期。
余话不说,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