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球化并非注定就是福音

(2007-02-11 17:13:41)
     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精彩,也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明白。1997年韩圆贬值,为什么会让美国德克萨斯公司的股票下跌? 美联储加息,怎么就引来了欧洲和日本的一片诘难?而前苏联解体,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首脑们为何一筹莫展?一些相隔万里,看似风马牛不及的事件,就这样被联系在了一起。地球正在变小,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年代。
     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发生的?或者说,当今的世界,是怎样如此紧密地联为一体的?把50年代出版的世界地图拿来,与最新版的世界交通图做一下对比,你会找到一部分答案。地球的表面,现在正被一张越来越密的大网所覆盖:它们是公路、铁路、水上航道和空中航线。地图工作者从中看到的,可能是交通事业的巨大发展,而对经济学家来说,他们更可能体味到其中的无限商机。
     伴随着这张网的越织越密和它的快速延伸,市场的范围在急剧扩大,距离已不再是主要的问题,因为运输速度在按几何级数递增,而费用则同比例地递减。用不了20个小时的时间,南美的香蕉就可以送到巴黎,而以色列出产的草莓,摆在悉尼的消费者面前的时候,上面很可能还沾有早上采摘时的露珠。回想一下我们的祖先,他们沿着丝绸之路,赶着驼群,穿越西北的无人区,长途跋涉到达地中海地区,他们能运送些什么?大概只有丝绸、瓷器和香料之类的东西。
     不用查阅有关的文献,我们完全可以想见,那个时候,他们所能运送的物品太有限了。然而今天,借助万吨货轮,中国的钢铁公司可以从智利进口铁矿石,通过输油管线,中东的石油可以直接输送到美国。现代化运输系统的“胃口”太大了,没有什么东西是它吞不下,消化不了的。有了如此强大的运输网络,世界市场还有严格的地理边界吗?
     现代通讯网络在地图上看不到,但它把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借助于它,全球各大金融中心:纽约、伦敦、东京、法兰克福,早已联为一体,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交易。用不了几秒钟的时间,最新的金融信息就可以发布到全球,金融巨头们跨国调度成千上万亿美元的资金,也许比你转动一下书桌上的地球仪来得容易。
     最早的纺织厂必须建在河流的旁边,为的是用水力来驱动机械。在那个依赖自然资源的年代里,产业布局必然要有地理的限制。现在不同了,知识经济正在兴起,信息的价值超过了自然资源。制造电脑芯片的材料几乎到处都能找到,但有的芯片,其价值却抵得过一座矿山。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生产就可以跨越国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展开。人们可以通过电子手段传输信息,依靠信息进行生产。可以说,知识经济的兴起,更加突出了现代通讯手段的威力,同时也为经济全球化浪潮注入了新的动力。
  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根杠杆,我能把整个地球橇起来。如果我们把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看作是他所说的杠杆,那么,谁是橇动地球的巨人呢?跨国公司。据统计,目前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产值的40%,国际技术转让的30%和国家贸易的60%。它就象一个巨型的章鱼,把触角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将整个世界市场玩在掌股之间,哪里的生产成本最低,就在哪里生产,哪里的销售利润最高,就在哪里销售。产品的产地已无从辨别,比如福特公司的莱曼汽车,在德国设计,在韩国生产制动装置,在美国生产燃油泵,在加拿大生产自动驱动桥,在澳大利亚生产2.0升发动机……从设计到装配竟然涉及8个国家!
  进入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更是纵横捭阖,独步天下,兼并浪潮风起云涌。1996年,英国电信公司兼并美国MCI通信公司,美国化学银行与大通曼哈顿银行合二为一;翌年,波音兼并麦道,荷兰国际集团(INC)斥巨资收购比利时布朗贝尔银行;1998年,戴姆勒-奔驰购并克莱斯勒的余波未消,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又动用10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排名第八的信孚银行,埃克森则以738亿美元买下了美孚,从而缔造起全球最大的石油帝国。所有这些著名的国际兼并案,动用资金无不达天文数字,可谓声势浩大,令人惊心动魄。
     全球化意味着什么?对二战以后迅速实现了经济振兴的国家,比如欧洲和日本来说,它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不断增加的就业,意味着经济的繁荣和收入的增长。粗通历史的人都知道,马歇尔计划是经济全球化的“起点站”,同时也是欧洲复兴的点火器,而关贸总协定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则因其开创的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一度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美国作为这个体系的管理者,曾经为发动机添加了最初的燃料,当然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令人遗憾的是,当初的发动机现在已经失灵了,而昔日的管理者,再也不愿承担更多的责任了。不过,全球化的前景并未因此而黯淡,它虽然不能保证给未来的世界各国都带来新的繁荣,但谁又能否认,如果不主动融入这一潮流,将来不会被历史抛得更后更远呢?
     当然,全球化也并非注定就是福音。它创造了机会,也带来了风险。1994年的夏天,墨西哥各方面的情况似乎还不错,萨利纳斯总统由于此前一系列成功的改革,作为民族英雄出现在所有新闻杂志的封面上。然而,仅仅6个月之后,墨西哥在一场金融狂潮中破了产,还是那位萨利纳斯总统,此时则被指控犯有不可饶恕的罪行,被迫流亡海外了。泰国又何尝不曾是个成功的国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它曾经是位弄潮的好手。不幸的是,浪潮挟裹着巨大的破坏力,转瞬之间又把它从经济的秋千上甩了下来,昔日的“亚洲小虎”,一下子成了“亚洲的病猫”。
  经济全球化就象海上汹涌的波涛,铺天盖地而来,让你无处躲藏。它可能会把一个国家推向进步,也可能会将其掀进大海。所以全球化并非注定就是福音,我们未来要面对的,将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