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告诉我,人民出版社拟出版他的博士论文,并请我写序。赵杰是我的学生,五载寒窗,博士读得苦,如今著作要问世,可喜可贺,自是欣然为之。
三年前,赵杰与我商讨博士论文选题,他事先准备了两个,我不看好,于是建议他研究垄断。当时我的考虑,是国家正在起草反垄断法,但对什么是垄断,人们看法却不一致。有人说,反垄断就是反大;有的则说是反价格歧视;而1998年美国司法部诉微软垄断案,反的又是捆绑销售。那么,垄断到底为何物?经济学总该有个明确的说法吧。
不是说垄断没人研究,相反,经济学有关的文献阅之不尽。从早期古典经济学到今天的新制度学派,都有不俗的成果。问题是,经济学发展数百年,各路大家对垄断的认识也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因此,若能从庞杂浩瀚的经典著述中,对垄断理论做一梳理,综合比较、理出些头绪,无论如何,这都是件了不起的事,其学术价值,是不言自明的。
赵杰很勤奋,是个乐观派。论功底,按说他先天不足。非经济学科班出身,大学读哲学,研究生学财经,博士才改攻经济。几换专业,学术视野虽开阔,但对经济学说史却涉猎不深。接受这个选题后,他重起炉灶,老老实实读书。从斯密、西尼尔、古诺、杜普伊特,到马歇尔、奈特、德姆赛茨、熊彼特,一路读下来,竟用了两年的时间。
是的,学问不易。三年博士,赵杰读了五年。这本论文部头不大,却字字包含他几年的汗水与辛劳。作为他的导师,我能理解他的苦处,长期伏案写作,不仅身体诸多不适,且也无瑕照顾家事。所以每次见面,我都不忍催促他的写作进度。好在慢功出细活,年初当他把论文交给我时,发现果然不同凡响,是上等的佳作。后来论文答辩,专家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现在论文出版了,对书本身的溢美之词我无意多说,说多了,会有“王婆卖瓜”的嫌疑。这里我要说的是,作为国内第一本研究垄断的经济学专著,研究角度与法学家研究垄断多有不同。一方面,作者从纵的角度勾画了垄断思想史的流变,另一方面又从横的角度,综合比较了垄断研究的分析方法。这种拓荒性质的探索,对学界同行是抛砖引玉,而对国家制定反垄断政策,当是重要的理论坐标。
当然,本书也有不足。明显的遗憾,是评述他人学说篇幅太多,反映自己研究的份量轻了些。赵杰初出茅庐,我们不应求全责备。但尽管如此,我还是衷心希望他能一鼓作气,继续潜心研究,在不远的将来再写一书,把自己的观点系统地亮出来。
王东京
2006,11,07 于北京西郊大有庄
前一篇:用两招可治“公款消费”
后一篇:中国人口问题要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