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建军《另一种性质的底层写作》——评高鸿长篇小说《沉重的房子》

(2016-02-01 16:54:27)
标签:

高鸿

小说

沉重的房子

李建军

           另一性质的底层写作   李建军


  另一性质的底层写作
 
  《沉重的房子》几个不同的版本,下面两种是盗版
  高鸿是富县人。富县旧称鄜州,安史之乱期间,杜甫挈妇将雏,来此避难,“鄜州”这个悦耳而美丽的地名,遂得在杜子美的诗里熠熠生辉,而鄜州之月,也因为那首“悲婉微至,精丽绝伦”的《月夜》,而成为中国诗歌里虽最美的意象。
  
  富县处于陕北与关中的过渡地带,在地理上属于陕北,在文化上却更接近关中。过去很长时间里,像陕北其他地方一样,富县这个自然条件本来不错的地方,也被普遍的饥饿和可怕的贫穷折磨着。就像《沉重的房子》所写的那样,一年四季,人们按照一个统一的指挥棒,披星戴月、餐风宿露地在田间地头,搞名堂繁多的“大会战”,几乎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但到头来,却连自己的温饱都无法解决,几乎陷入“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穷困处境。
  
  贫穷的地方,教育必然很落后,文化必然萧条,也很难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叔本华说,一个人只有不必为衣食忧虑的时候,他才能静下心来研究哲学,才能做哲学家。其实,对文学来讲,道理也是一样的。在中国,为什么富庶的地方,会成为文学版图上重要的地方?这是因为人们只需花去很少的力气,就可以解决生活问题;为什么现在富县出现了高鸿这样的作家?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发展了,人民基本不挨饿了,生活的问题基本解决了。
  
  好了,言归正传,谈谈《沉重的房子》。
  
  读罢这部作品,我有这样几个印象:其一,作者有着像大地朴实、深厚的底层情怀,他的写作属于真正的底层写作。虽然,“底层写作”和“民间写作”几乎已经成了当下人们的流口常谈,成了时髦的文学标签,但真正写出了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境遇的,却似乎并不多见。高鸿写的是一个纯粹的底层世界,写的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在很长的时期里,农民做为一个被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的人群,不仅没有进入都市的迁徙权和就业权,甚至连吃穿住行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解决。高鸿这部小说以“盖房子”做为展开叙事的主要事象,细致入微地叙述了他们的贫穷而又卑微的生活。盖房造屋,对一个中国农民来讲,乃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创业史》和《李顺大造屋》等许多小说作品叙述过这个问题,高鸿的小说也关注这个问题。然而,同柳青和高晓声比起来,高鸿提供的叙事无疑更具有“底层性”,而茂生一家在解决住房过程中所经历的屈辱、痛苦和不幸,也远比笔下的梁三老汉和高晓声笔下的李顺大更严重,更具有悲剧性:“那时的生产队是记分制,所有男劳力只要出工,每天都是十分。妇女七分。未满十八岁的孩子三分。茂民拼了命干活,到头来跟别人一样,只能分到不足全家人三个月的口粮,哪有什么钱盖房子?”可以说,高鸿揭示出来的,是中国的底层农民更加普遍、更加真实的生存境况,因而,更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认识价值。就此而言,高鸿的写作无疑深化了“底层写作”,而他的小说则是底层叙事实实在在的成绩和收获。
  
  其二,作者的体验资源的丰富。从这部小说看,作者的人生体验尤其是底层体验相当丰富。当代小说的一大问题,就是体验逐渐枯竭,当代的一些“著名作家”早期的作品,写他们少年或青年时期的经历,真切而感人,给当代读者留下了深刻的阅读记忆,但是,很快,他们的经验资源就写完了,他们就开始胡编乱造,而且越写越快,越写越多,内容却越来越空洞,情感越来越贫乏。高鸿这部作品的写作,完全基于自己的曲折而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底层体验。于是,我们看到了大量鲜活的生活细节,有些细节甚至真实到了让人惊讶的程度,比如,用塑料胶片裹缠自行车的细节,这个细节,我看了以后就非常熟悉,因为那时陕北人低工资、低收入,买个自行车不容易,所以,特别爱惜,常常用塑料布或者报废的电影胶片来保养的。还有大量的细节真实得让人心酸,读罢有要流泪的感觉,例如,聪明可爱的茂娥,生下来几乎没吃饱过,一直营养不良,只活了八岁,到死都没有穿过新衣裳。还有,对农村生活真相的揭示,像某些人在计划生育工作上的粗暴的态度和野蛮的反人道的做法,作者的叙述,都是非常细致、非常真实的。
  
  其三,作者有着良好的伦理感和健全的人性观。在文学上,尤其是底层写作上,常见的情形是缺乏升华生活和创造美好人物的能力,是对人性的丑恶和黑暗面津津乐道,进行过度的渲染和夸张的处理,从而表现出伦理上和美学上双重的消极性。高鸿这部小说虽然涉及的是与屈辱、饥饿、寒冷甚至死亡相关的事象,但是,他却着力表现挖掘和表现人物身上的善良的东西,努力彰显人性的光辉。例如,在主人公茂生身上,我们就看到了一种渴望成为好人的强烈愿望,看到了他对自己的严格的道德要求:不委曲求全,不助纣为虐,不自暴自弃;自始至终热爱读书,勤奋上进,追求理想。尽管茂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他把“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当做自己的“座右铭”,体现出一种向上追求自我人格完成的自觉意识和宝贵精神。
  
  其四,高鸿的艺术感觉相当好,是一个会用文字绘画的艺术家。一个好的小说家通常既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也是一个善于描写的巨匠,——他必须具有对声音、色彩甚至气味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尤其是色彩感,一定要强,否则他无法精微地感知和描写外部世界,也无法借助外部世界来象征性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许是长期从事绘画艺术的缘故,高鸿对色彩很敏感,描写能力也很强,能够生动地将大自然中的物象,描写得精细入微、五彩缤纷、诗意盎然。
  
  总之,这是一部朴实、厚实的作品。尽管它也存在叙事略显拖沓的问题,但是,它仍然是一部值得阅读的好作品。它叙写苦难和不幸,但却充满美好的诗意。在文学日益丧失“根性”的当下,它的出现就显示出了一种特别重要的意义,因而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欢迎。
  
  
  
  李建军,1963年生,陕西富县人。1986年从延安大学中文系提前一年毕业,并被破格录取到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专业研究生班学习,获硕士学位;1996-199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曾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编审,现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协会员。主要从事小说理论研究及现当代小说评论。先后在各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及评论文章百余篇。有专著《宁静的丰收》、《小说的纪律》、《小说修辞研究》及编著数种。曾获“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文艺争鸣》优秀论文奖、《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北京文学》文学评论奖。《上海文学》优秀论文奖以及2002年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
  
另一性质的底层写作

新闻发布会。陈忠实、肖云儒、李星、高建群、赵熙、冯积岐、李国平、程海、邢小利、仵埂等及陕西媒体参加

另一性质的底层写作

接受记者采访

另一性质的底层写作

李建军博士发言

另一性质的底层写作

签名售书

另一性质的底层写作

签名售书读者队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